数学史的小学课程形态:现状、问题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3-04-26 03:23
国际数学教育界倡导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以促进学生发展,将数学史由史学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有利于培养和提升人的核心素养。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载体,将数学史转化为课程形态成为必要前提。探析了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数学读本等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史。研究发现:课程标准要求将数学史编入教材并作为课程资源,但未对教学要求作硬性规定;大多数教材从小学低段开始渗透数学史,素材丰富、图文并茂,但分布不均、编排方式单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史读本偏少,且课程资源角色不足。建议明确课程标准对数学史的教学要求,优化数学史在教材中的分布并灵活编排,开发儿童化的连环画式的数学史读本。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数学史的小学课程形态现状
(一)数学课程标准
1. 内容表述:显性方式和隐性方式
2. 功能定位:编入教材和作为课程资源
3. 教育价值: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观、知识领域三个维度
(二)小学数学教材
1. 从低段开始,一至六年级均有渗透
2. 素材类型多样,贯穿古今,横跨东西
3. 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
(三)数学读本
二、数学史的小学课程形态的问题
(一)数学课程标准:未对教学要求作硬性规定
(二)数学教材:分布不均,且编排方式单一
(三)数学读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史读本偏少,且课程资源角色不足
三、数学史的小学课程形态的优化
(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
(二)数学教材:优化分布,扩充素材,灵活编排,多连环画
(三)数学读本:儿童化、特色化、国际化,加强课程资源角色
本文编号:380164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数学史的小学课程形态现状
(一)数学课程标准
1. 内容表述:显性方式和隐性方式
2. 功能定位:编入教材和作为课程资源
3. 教育价值: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观、知识领域三个维度
(二)小学数学教材
1. 从低段开始,一至六年级均有渗透
2. 素材类型多样,贯穿古今,横跨东西
3. 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
(三)数学读本
二、数学史的小学课程形态的问题
(一)数学课程标准:未对教学要求作硬性规定
(二)数学教材:分布不均,且编排方式单一
(三)数学读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史读本偏少,且课程资源角色不足
三、数学史的小学课程形态的优化
(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
(二)数学教材:优化分布,扩充素材,灵活编排,多连环画
(三)数学读本:儿童化、特色化、国际化,加强课程资源角色
本文编号:3801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80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