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自我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7 19:06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不仅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而且阻碍自己和同学的正常学习,给课堂教学带来消极影响。通过查找文献知道,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减少课堂问题行为,因此,探究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原因,提出提高小学生课堂行为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建议,能够有助于优化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认知行为干预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重庆市S区两所小学三至六年级的46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围绕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外向性问题行为和内向性问题行为两个维度)和影响因素(环境因素、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并采用观察法,随机观察两所小学的6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以10种目标课堂问题行为为观察对象进行了课堂观察与记录;辅之以访谈法,从班级纪律情况、班级课堂问题行为具体表现及师生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原因的认识等方面,对6名教师和20位小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以了解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管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条件
1.1.2 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管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1.1.3 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课堂问题行为判断标准的研究
1.3.2 关于课堂问题行为分类的研究
1.3.3 关于课堂问题行为成因的研究
1.3.4 关于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的研究
1.3.5 关于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相关研究
1.3.6 关于学生自我管理的相关研究
1.3.7 研究述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问题行为
1.4.2 课堂问题行为
1.4.3 小学生自我管理
2 研究设计和理论基础
2.1 研究设计
2.1.1 研究目标
2.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内容
2.1.4 研究方法
2.1.5 研究工具
2.1.6 研究思路
2.2 理论基础
2.2.1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2.2.2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2.3 认知行为干预理论
3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3.1.1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以内向性问题行为为主
3.1.2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3.1.3 小学中高段课堂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3.1.4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随课程性质和授课教师不同而不同
3.1.5 教师缺乏对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
3.2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3.2.1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3.2.2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以学生自身因素为主
3.2.3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
3.2.4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4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原因分析
4.1 学生原因
4.1.1 中高段小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异
4.1.2 中高段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4.1.3 中高段小学生易受消极心理影响
4.2 教师原因
4.2.1 教师课堂管理理念存在偏差
4.2.2 教师缺乏系统课堂管理策略
4.2.3 教师教学水平亟待提升
4.2.4 师生交流较少,缺乏对学生的引导
4.3 环境原因
4.3.1 家庭教养观念存在偏差
4.3.2 家校配合度不高,缺乏有效沟通
4.3.3 课堂内部环境
4.3.4 社会环境
5 提高中高段小学生课堂行为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思考
5.1 学生方面
5.1.1 加强课堂规范的学习与反思,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5.1.2 加强对自身课堂行为的关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5.1.3 注重自我课堂情绪管理,保持健康心理状态
5.2 教师方面
5.2.1 转变课堂管理观念,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5.2.2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5.2.3 教师应以身作则,激励学生加强自我管理
5.3 学校方面
5.3.1 学校应优化课堂环境,促进学生自发改进
5.3.2 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榜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5.4 家庭方面
5.4.1 树立家校共育的观念,正确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5.4.2 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营造良好的自我管理的家庭环境
6 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问卷
附录B: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C: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D
致谢
本文编号:3811160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管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条件
1.1.2 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管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1.1.3 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课堂问题行为判断标准的研究
1.3.2 关于课堂问题行为分类的研究
1.3.3 关于课堂问题行为成因的研究
1.3.4 关于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的研究
1.3.5 关于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相关研究
1.3.6 关于学生自我管理的相关研究
1.3.7 研究述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问题行为
1.4.2 课堂问题行为
1.4.3 小学生自我管理
2 研究设计和理论基础
2.1 研究设计
2.1.1 研究目标
2.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内容
2.1.4 研究方法
2.1.5 研究工具
2.1.6 研究思路
2.2 理论基础
2.2.1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2.2.2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2.3 认知行为干预理论
3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3.1.1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以内向性问题行为为主
3.1.2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3.1.3 小学中高段课堂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3.1.4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随课程性质和授课教师不同而不同
3.1.5 教师缺乏对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
3.2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3.2.1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3.2.2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以学生自身因素为主
3.2.3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
3.2.4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4 中高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原因分析
4.1 学生原因
4.1.1 中高段小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异
4.1.2 中高段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4.1.3 中高段小学生易受消极心理影响
4.2 教师原因
4.2.1 教师课堂管理理念存在偏差
4.2.2 教师缺乏系统课堂管理策略
4.2.3 教师教学水平亟待提升
4.2.4 师生交流较少,缺乏对学生的引导
4.3 环境原因
4.3.1 家庭教养观念存在偏差
4.3.2 家校配合度不高,缺乏有效沟通
4.3.3 课堂内部环境
4.3.4 社会环境
5 提高中高段小学生课堂行为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思考
5.1 学生方面
5.1.1 加强课堂规范的学习与反思,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5.1.2 加强对自身课堂行为的关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5.1.3 注重自我课堂情绪管理,保持健康心理状态
5.2 教师方面
5.2.1 转变课堂管理观念,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5.2.2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5.2.3 教师应以身作则,激励学生加强自我管理
5.3 学校方面
5.3.1 学校应优化课堂环境,促进学生自发改进
5.3.2 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榜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5.4 家庭方面
5.4.1 树立家校共育的观念,正确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5.4.2 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营造良好的自我管理的家庭环境
6 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问卷
附录B: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C: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D
致谢
本文编号:3811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81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