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省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0 00:5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基础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话题,大量的研究者对此进行调查和研究。本文以质性研究为主对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研究,通过多次深入调研地考察访谈,并根据访谈记录作为质性研究基础,发现影响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得出影响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因素,最后结合相关实际情况提出改善策略。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释,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界定了相关概念,明确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影响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因素。从各位乡村小学教师访谈中,归纳出影响乡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外部因素。外部因素组要包括:学校管理、学习社群以及校园文化。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职业认同以及教师的交流与反思。第三部分,主要从学校和教师层面论述了改善乡村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策略。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第一,应该切实为小学乡村教师减负,制定校园准入任务清单,充实乡村师资力量,开展家长讲堂,促进家校合作。第二要提高乡村学校校长领导能力,建立合格...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国家对乡村教师重视度日益提高
(二)经济发展对乡村教育提出高要求
(三)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日益成为乡村教育的热点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乡村教师
(二)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一)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因素
1.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2.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三)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
(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一)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1.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2.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三)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
(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访谈法
(三)访谈提纲的设计
二、研究过程
(一)访谈对象的选择与安排
1.访谈对象的选择
2.伦理道德问题
3.开展访谈
(二)研究资料的整理
1.资料收集与整理
2.资料的准确性
(三)访谈资料的编码与分析
1.开放编码的采集
2.轴心编码的形成
3.核心编码梳理
4.理论构建
第三章 影响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一)因素一:学校管理
1.薪资——“老师工作劲头不一样”
2.校长领导方式——“跟着这样的领导提升很快”
(二)因素二:学习社群
1.团队科研——“锻炼自身能力”
2.评课交流——“有很大的提升”
3.教师培训——“提高比较快”
(三)因素三:校园文化
1.教学环境——“学校的设备紧张”
2.教学氛围——“带动每个老师积极向上”
二、影响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一)因素一:职业认同
1.教师的情怀——“有一种情结割舍不断”
2.职业信念——“对学生负责”
3.职业幸福感——“所有付出的都值得”
(二)因素二:教师的交流与反思
1.与他人学习——“向他们多请教”
2.教学反思——“转变教学方法”
3.自身反思——“感觉自己拖沓了”
第四章 讨论和建议
一、切实为小学乡村教师减负
(一)为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减负
(二)充实乡村师资力量
二、提高乡村校长领导能力,建立合格管理团队
(一)提升乡村学校校长的教师意识
(二)提高校长的自身修养
(三)提升乡村学校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
(四)校长以身作则,营造学习氛围
三、全方面提高小学乡村教师待遇
(一)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提高乡村教师的薪资待遇
(三)提高乡村教师的办公和生活待遇
四、完善健全教师评价制度
(一)多维度评价乡村教师
(二)建立乡村小学教师奖惩机制
(三)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评定制度
五、建立互助制度,搭建合作平台
(一)建立城乡互助制度,促进城乡教师交流
(二)建立师范类高校和乡村小学的合作关系
六、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丰富乡村教师培训方式
(一)走出去,参加校外培训
(二)引进来,善用网络平台
(三)建立学习制度,营造良好氛围
七、乡村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自主意识
(二)乡村教师应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实践
八、开展行动研究,促进乡村教师团队成长
(一)开展符合乡村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环节
(二)立足本校开展研修活动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20220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国家对乡村教师重视度日益提高
(二)经济发展对乡村教育提出高要求
(三)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日益成为乡村教育的热点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乡村教师
(二)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一)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因素
1.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2.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三)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
(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一)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1.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2.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三)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
(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访谈法
(三)访谈提纲的设计
二、研究过程
(一)访谈对象的选择与安排
1.访谈对象的选择
2.伦理道德问题
3.开展访谈
(二)研究资料的整理
1.资料收集与整理
2.资料的准确性
(三)访谈资料的编码与分析
1.开放编码的采集
2.轴心编码的形成
3.核心编码梳理
4.理论构建
第三章 影响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一)因素一:学校管理
1.薪资——“老师工作劲头不一样”
2.校长领导方式——“跟着这样的领导提升很快”
(二)因素二:学习社群
1.团队科研——“锻炼自身能力”
2.评课交流——“有很大的提升”
3.教师培训——“提高比较快”
(三)因素三:校园文化
1.教学环境——“学校的设备紧张”
2.教学氛围——“带动每个老师积极向上”
二、影响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一)因素一:职业认同
1.教师的情怀——“有一种情结割舍不断”
2.职业信念——“对学生负责”
3.职业幸福感——“所有付出的都值得”
(二)因素二:教师的交流与反思
1.与他人学习——“向他们多请教”
2.教学反思——“转变教学方法”
3.自身反思——“感觉自己拖沓了”
第四章 讨论和建议
一、切实为小学乡村教师减负
(一)为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减负
(二)充实乡村师资力量
二、提高乡村校长领导能力,建立合格管理团队
(一)提升乡村学校校长的教师意识
(二)提高校长的自身修养
(三)提升乡村学校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
(四)校长以身作则,营造学习氛围
三、全方面提高小学乡村教师待遇
(一)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提高乡村教师的薪资待遇
(三)提高乡村教师的办公和生活待遇
四、完善健全教师评价制度
(一)多维度评价乡村教师
(二)建立乡村小学教师奖惩机制
(三)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评定制度
五、建立互助制度,搭建合作平台
(一)建立城乡互助制度,促进城乡教师交流
(二)建立师范类高校和乡村小学的合作关系
六、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丰富乡村教师培训方式
(一)走出去,参加校外培训
(二)引进来,善用网络平台
(三)建立学习制度,营造良好氛围
七、乡村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自主意识
(二)乡村教师应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实践
八、开展行动研究,促进乡村教师团队成长
(一)开展符合乡村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环节
(二)立足本校开展研修活动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20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820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