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的小学课堂师生言语互动行为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学生视角的小学课堂师生言语互动行为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是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计和组织教学,具体目标应实现的一大转变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进行言语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创建言语双向流动的教学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感受和期望等这些较为内隐的信息有深切的了解,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和访谈来开展调研可以是一个有效路径。通过学生视角反馈的课堂师生言语互动行为的信息,对教学的效果作检验和深度的研究,主要可以获得的多方面的评价信息,包括对学生对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感受、需求和兴趣以及对自我评价。课堂上师生的言语互动对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任重而道远。良好的师生言语互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主要的是能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和主要参与者,对课堂师生言语互动行为具有发言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他们对课堂师生言语互动行为的切身经历和体会,有助于教师改进和调整课堂师生言语互动行为,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本研究中,基于学生视角开展访谈和问卷调研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弗兰德斯师生言语互动分析系统中“接纳学生情感”、“称赞或鼓励”等十项类别在课堂上的观察分类标准,从“学生视角”解读这些类别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并从学生角度了解这些类别在课堂上的情况、学生对这十项类别的感受、看法、期望和建议,通过从学生立场设计问卷和访谈题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关键点,力求从实践层面上为教师在课堂师生言语互动方面进行教学策略上的调整、改进和优化师生言语互动提供依据。
【关键词】:学生视角 师生言语互动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缘起10-12
- 1.1.1 为什么要基于学生视角分析课堂师生言语互动行为?10-11
- 1.1.2 访谈和问卷调研了解的“学生视角”是否可靠和真实?11-12
- 1.2 研究的意义12-13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实践意义12-13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13-14
- 1.3.1 学生视角13
- 1.3.2 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13
- 1.3.3 课堂师生言语互动行为13-14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1
- 1.4.1 关于学生评教的研究14-17
- 1.4.2 有关师生关系、师生互动的研究17-21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21-22
- 1.5.1 研究思路21
- 1.5.2 研究方法21-22
- 第2章 师生言语互动的理论阐释22-28
- 2.1 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内涵22
- 2.2 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特征22-24
- 2.2.1 教师主导性22
- 2.2.2 交互性22-23
- 2.2.3 连续性23
- 2.2.4 非一一对应性23
- 2.2.5 情感性23-24
- 2.3 师生言语互动的教学意义24-25
- 2.3.1 师生言语互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4
- 2.3.2 师生言语互动能提高教学质量24-25
- 2.3.3 师生言语互动能改善师生关系25
- 2.4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25-28
- 第3章 研究设计28-37
- 3.1 研究问题28
- 3.2 理论框架28-29
- 3.3 研究的技术路线29-32
- 3.4 调查设计32-37
- 3.4.1 问卷调查设计32-34
- 3.4.2 访谈调查的设计34-37
- 第4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37-67
- 4.1 基于学生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及其分析37-58
- 4.1.1 关于“教师言语”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37-51
- 4.1.2 关于“学生言语”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51-54
- 4.1.3 关于教师言语和学生言语的项目比较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54-57
- 4.1.4 问卷调查结论57-58
- 4.2 基于学生访谈调查的研究结果及其分析58-67
- 4.2.1 关于“教师言语”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58-62
- 4.2.2 关于“学生言语”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62-64
- 4.2.3 关于“沉默或混乱”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64-65
- 4.2.4 访谈调查结论65-67
- 第5章 基于学生视角的小学师生言语互动行为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67-72
- 5.1 小学课堂师生言语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67-69
- 5.1.1 教师言语主导课堂,师生言语互动严重不足67
- 5.1.2 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言语互动偏好明显,差异大67-68
- 5.1.3 教师课堂提问不严谨,不能充分体现师生间的言语互动68
- 5.1.4 课堂言语互动中表扬激励和接纳学生观点的话语少68
- 5.1.5 学生主动参与言语互动的积极性不高,,自信不足68-69
- 5.2 小学课堂师生言语互动存在问题的原因69-72
- 5.2.1“学生主体”的理念和教学行为之间有距离69
- 5.2.2 教师驾驭课堂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69-70
- 5.2.3 教师情感和情绪影响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公平公正70
- 5.2.4 教师缺乏课堂言语互动技能方法的指导培训和实践70
- 5.2.5 学生学习压力大70-72
- 第6章 优化小学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策略和建议72-77
- 6.1 学校管理全面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72-73
- 6.1.1 坚持“学生主体”的理念和课堂评价导向72
- 6.1.2 引领教师加强“学生主体”的教研和教学反思72-73
- 6.2 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言语互动理念与技能的培训73-77
- 6.2.1 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言语互动的理念和习惯73-74
- 6.2.2 学习和积累有效的课堂教学言语互动的方法和技能74-77
- 结论77-78
- 参考文献78-80
- 附录1 调查问卷80-84
- 附录2 访谈设计84-97
- 致谢97-98
- 附件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梅;;语言的创造性和语言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3期
2 张福龙;;谈当下社会交际中的言语攻击[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南飞雁;;创作——首先要用言语方式写作[J];中学语文;2008年09期
4 徐郑慧;;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符号[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罗莹;言语交际中的话语角色失误刍议[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6 羊芙葳;;论趋利避害原则的解释力[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11期
7 李淑贤;教师的非言语评价[J];宁夏教育;2003年03期
8 董云川;;片段中永生——涂又光先生印象[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9 陈红燕;;动态观照下的言语规范与言语创新——当下言语规范状况的检视与批评[J];学术界;2013年09期
10 阿春;;父母应给孩子以下十大礼物:[J];小读者;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揭秘谎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中国地质大学 周莉;亮出你的风格[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施战军;历史生动的容颜[N];文艺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徐雪梅;舞蹈界:为批评的缺席而抱憾[N];北京日报;2001年
5 海秀;父母送给孩子的十大礼物[N];中国旅游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羊芙葳;谎言的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琴;基于学生视角的小学课堂师生言语互动行为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盛;论言语交际中的审美选择[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妍;言语交际中交际主体话语角色定位失误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方波;从墨子言语方式看墨学的兴衰起伏[D];西南大学;2013年
5 张云飞;教师言语方式的道德教育涵义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谢金梅;语文课程视角下的科学言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田玉龙;微言考论[D];上海大学;2015年
8 刘小飞;制约言语交际的地点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9 张双;中国封建社会“言语犯罪”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10 何s
本文编号:442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442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