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日本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实践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6-06-19 13:01

  本文关键词:日本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实践与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日本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实践与启示

来源:网络  点击率:( 202 ) 次  日期:2015-11-26

王 幡1,白 健2,王建平2

(1.北京城市学院 公共管理学部,北京 100083; 2.首都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

摘要:“幼小衔接”问题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首先,“幼小衔接”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发育的特点,开展符合孩子发育特点的工作。但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合作与衔接,不等于学前教育小学化,不能单纯地将学前教育视为小学教育的预备。其次,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顺利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和保育所等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小学教育也应该进行适当的改进。最后,学前教育是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打基础的工作,因此,应该用长远的眼光对待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够顺利实现“幼小衔接”,才能够为孩子生存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够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积蓄良好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 衔接; 日本

文章编号: 1001-5035( 2015) 02-0080-06

无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还是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强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要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1

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都重视“幼小衔接”的问题,努力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日本在十几年前开始出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能够安静下来上课的问题,特别是新入学一年级的学生不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不能耐心地听老师讲课等问题尤其明显。因此,有人质疑学前教育,认为这是学前教育造成的问题。也有人认为,其原因是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没有很好地衔接。[28关于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即幼小衔接的问题,日本一般的幼儿园和保育所,①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参观小学,与小学生进行交流等。2009年开始施行的新修改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和《保育所保育指针》都特别强调幼小之间衔接的重要性,要求保育所、幼儿园必须与小学开展合作。但是,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合作与衔接,不等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学前教育也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小学教育的预备阶段。所以,从法律法规到具体的实践,日本各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其前提是尊重婴幼儿发育的特点,开展符合孩子发育特征的学前教育。

一、“幼小衔接”的前提—尊重孩子发育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要领》第1章总则明确规定幼儿园的基本职责: “幼儿期的教育,是培育孩子一生中作为人的基础的重要工作。”另外,关于教育课程的编写工作也作了明确规定,“幼儿园根据幼儿时期的特性进行幼儿教育,以培育义务教育及其后各阶段教育的基础”。这一内容是根据相关问题而进行的调整,即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合作和衔接的问题相关,是基于今天小学教育的现状而做的适当调整,就是希望通过加强与各类学校之间的合作来充实幼儿教育,改善相关的教育内容,以便为孩子日后长大成人打下良好的基础。[3121《幼儿园教育要领》中《制定指导计划应注意事项》新增了如下内容:“让孩子体验各种各样的事情,促进孩子身心和谐的发育; 与家庭协作方面,教师要协助家长加深对幼儿时期教育的理解。”另外,“对于有障碍的幼儿,要根据各个幼儿自身的障碍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育内容,认真考虑教育方法; 要安排幼儿和儿童进行交流的机会,安排与小学教师进行意见交换和开展合作研究的机会。”[3123

《幼儿园教育要领》解说,将幼儿园的作用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幼儿园自身具有独特的功能。这是与家庭不同的作用。在幼儿园充分保证幼儿的嬉戏②是首要的事情。嬉戏中的重要事情,是幼儿的主体力量得到发挥,幼儿体味作为生存能力的基础的生存的喜悦。幼儿园要充分保证幼儿的嬉戏,让幼儿接触到在家庭中不能体验的社会、文化、自然等,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去接触认识幼儿时期特有的世界的丰富性。幼儿园具有作为这种场所的独特的作用。2.幼儿园具有培养社会感觉的作用。通过嬉戏,幼儿从发挥主体力量到进行自我表现,逐步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并开始探索,实践尝试,逐步形成积蓄知识的基础。3.幼儿园具有为以后各个阶段的学校生活和学习打基础的作用。所以,幼儿园应该与家庭协作开展教育。4.幼儿园具有学前教育中心的作用。针对家长等方面的咨询和学前教育的各种问题,期待通过与社区的相关机构,以及与各学校的合作等,不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124即要求“幼儿园要充分保证幼儿的嬉戏”,保证“幼儿的主体力量得到发挥,幼儿能够体味作为生存能力的基础的生存的喜悦”。让幼儿“通过嬉戏,从发挥主体力量到进行自我表现,逐步对周围世界产生好奇心,并开始探索,尝试实践,逐步形成积蓄知识的基础。”即通过学习基础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最终为“生存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修改的《保育所保育指针》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明确保育所的作用; 2.改保育内容; 3.支援家长等方面; 4.提高保育质量的计划。其中关于保育所的作用,《保育所保育指针》解说明确规定,保育所“具有将养护和保育一体化的特性,通过环境综合实施保育的功能,同时,对家长等方面进行支援( 包括支援入园幼儿的家长等,也包括对社区内其他育儿家庭的支援。) ”。其中,关于改善保育内容,分为以下四点: 其一,根据对孩子发育过程的掌握,去理解孩子,开展保育活动。《保育所保育指针》的第2 章明确规定“根据发育过程区分孩子的发育情况。”第3章明确规定,期待的基本内容就是婴幼儿时期的体验,并明确了对孩子发育过程应注意的事项。其二,明确保育所保育的特性,即“实施一体化的养护和教育”。从进行“计划—实践—自我评价”的视角,将“目标和内容”从“养护和教育”两个方面来定义。其三,,加强确保健康和安全的体制。明确规定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是在保育所生活的前提,把握孩子的健康状况,应对疾病,进行卫生管理,安全管理等,是保育所应该做好的事情。另外,还规定对于不恰当的养育要早期把握,与“保护儿童对策社区协议会”等地域机构开展合作。最后,还明确规定要根据《食育基本法》,推进饮食教育。其四,与小学合作。对此,规定了保育所的相关义务,如根据孩子生活和发育的连续性,努力改善保育内容,鼓励积极开展与小学生和小学教职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后续工作所需要的参考资料“保育所儿童保育要录”③转到相关小学。[3118即要求保育所积极开展与小学等的合作与交流,但其前提条件是根据发育过程区分孩子的发育情况,重视婴幼儿时期孩子的体验,尊重孩子生活和发育的连续性。

如上所述,不管是《幼儿园教育要领》还是《保育所保育指针》,都重视通过嬉戏和生活的体验,孩子自身主体感受并进行学习的教育形式。这是不同于学校教育的方式,不是让孩子坐在教室里听教师授课的教育方法。[498因为,处于不同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各自有不同的发育特征,所以,保育所、幼儿园与小学应该根据这些不同的特点,开展不同内容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下一个阶段孩子的发育特点,做一些恰当的准备和调整。无视或忽视这一基本问题,而只单纯要求保育所、幼儿园为了适应小学教育而开展保育和教育工作,将保育所、幼儿园作为小学教育的简单的预备阶段,都是很危险的。[579幼儿园、保育所和小学应该相互理解并尊重各自的特点。

幼儿园、保育所与小学衔接的重要任务,就是实现以嬉戏和生活为中心的幼儿教育,和以科目等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时期的教育的顺利衔接。要实现两者之间的顺利衔接,并不是要求这两个时期的教育完全一致。幼儿时期的教育就是要通过符合这个年龄段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促进幼儿时期孩子特有的发育,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够顺利过渡到童年时期。[6180所以,保育所、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都应该用长远的目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发育和教育问题,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携手合作,才能够保证每一个孩子成长发育的连续性和学习的连续性。

二、实现“幼小衔接”的必要工作

() 加强沟通理解和信息交流

如前所述,《幼儿园教育要领》和《保育所保育指针》根据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发育特点,确定了学前教育的相关目标和内容,这与小学的“国语”“算数”等教科教育不是直接对接的。孩子从幼儿园或保育所升入小学以后,马上就要面对 45 分钟的授课时间,而且具体分为“国语”“算数”等教科的上课时间,直接就是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学习的教育。这与学前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学前教育是根据“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五个领域的内容开展工作,在内容的规定和时间要求方面并不是很明确的。这种差别对孩子而言,是不是困惑、难以马上接受的直接原因呢?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而且,45 分钟基本全是由教师单方面授课。幼儿园和保育所都重视适合孩子发育特点的嬉戏和生活体验,即是通过嬉戏和体验完成相关的目标,而孩子上小学以后,立即被要求马上适应完全不同的上课方式。孩子表现出的不适应,可以说是自然的事情。升入小学后,各科目的学习内容基本都是从头开始。但实际上,一般的孩子都能够读平假名,而且会做一些计算,所以,很多小学的国语课等基本上是以此为前提的,速度上就比较快。但是,幼儿园和保育所都是重视孩子的嬉戏和生活体验,孩子是在嬉戏和体验中完成学习的,所以,孩子难以马上适应小学的上课速度,也是可以理解的。[498可以说,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都有所不同,即便是相互联系的教育内容,如果不能够理解相互的教育方法和内容的话,也不能够实现很好的衔接。所以,要通过研讨会等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就是要创造机会相互理解对方的教育特点。[221毋庸置疑,这对于实现幼小顺利衔接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近十多年来,日本公立的幼儿园和小学开展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交流活动逐步增加。当然,各地区之间、幼儿园和保育所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为此,修改后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和《保育所保育指针》都规定,加强与小学的合作是幼儿园和保育所的义务。[2102009 年以前只是幼儿园有“指导要录”,2009年开始保育所也作“保育所儿童保育要录”。即保育所也像幼儿园一样,开始向小学提供关于孩子的指导过程和发育过程的要录。这是保育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重要环节。[7156就是要求对孩子学前教育阶段的成长发育状况作详细的记录,并转到孩子升入的小学,以便小学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孩子的成长状况从而进行恰当的指导,最终目的是保证孩子在小学等阶段都能够更好地成长更好地学习。这也是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实现信息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不少幼儿园、保育所和小学还开展日常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 ) 重视日常交流

修改后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和《保育所保育指针》关于幼儿园、保育所与小学的衔接、合作等,都有一些规定,如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保育士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等。[499除此之外,教育内容方面也有很多的规定。同样,《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在日常活动和教育内容方面也有很多的规定和要求。

保育所、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加强孩子之间的交流。譬如,小学的运动会邀请附近幼儿园和保育所的孩子来参加。生活科目的一些课程,像“开心会”等都可以邀请入学前的孩子来参加,当然,相反方向的活动也可以。其次,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相互理解方面,可以举行一些研讨会、学习会等,也可以相互参观上课情况,这些都有助于加强理解和信息沟通。第三,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与合作交流。学前教育重视“嬉戏”和“生活体验”,小学是以上课为中心课程学习,为了实现两者之间的顺利衔接应该充分协调这之间的关系。[29总之,不同形式的日常交流对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都有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整个婴幼儿时期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小学教育及其后各个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打基础,不应该只是针对5岁的即将上小学孩子,这一点必须予以充分的认识。《幼儿园教育要领》等强调的“共同学习”、“边做边思考”、“与他人一起活动”等内容,就是期望通过符合幼儿特点的保育工作,切实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与他人共同行动的基础。[581在幼儿园和保育所,孩子们各种各样的嬉戏和活动,并不是彼此孤立的,今天的嬉戏与明天的嬉戏相连,明天的活动与下个周的活动相连,这些彼此相互联系的活动的目标,就是为小学及其后生活和学习积蓄基础并培养能力。[221

《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规定,关于小学一年级的国语科目,要根据学前教育阶段“语言”领域的情况实施国语教育,就是要求小学的国语教育要充分考虑学前教育的具体情况。同样,对于音乐、生活、图画工作等科目也作了相同的要求,这些都是要求小学教育要注重幼儿成长发育的连续性,以及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之间的连贯性,要求小学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实现与学前教育的顺利衔接。[222

( ) 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

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顺利衔接,必须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其前提应该是符合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幼儿园和保育所必须开展符合幼儿特性的工作,而不应将学前教育小学化。

因为有关的规定要求保育所、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必须开展紧密的合作,所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保证“孩子上学后没有什么特别问题”,学前教育要“为孩子上学做准备”等,即围绕着孩子上小学后的事情来思考该问题。于是,为了孩子上学后“能够坐下来听课”,“能够安静地听老师讲话”等,有人就要求保育所、幼儿园围绕这些问题开展工作,有的保育所、幼儿园就积极地为小学的教育内容做准备,可以说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很危险的。保育所、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确应该开展紧密的合作,但这不应该以小学教育为标准。以小学教育为标准来要求保育所和幼儿园调整自身的教育工作本身,就是很危险的。因为,在婴幼儿时期和儿童时期,孩子各自有不同的发育特点,所以,保育所、幼儿园与小学应该根据不同时期孩子的不同的特征,开展不同内容的保育和教育工作。无视或忽视这一基本问题,而单纯要求保育所、幼儿园为了适应小学教育而开展保育和教育工作,将保育所、幼儿园作为小学教育的预备阶段,都是有害无益的。相反,小学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基本发育特征,充分尊重学前教育阶段孩子的发育特点以及教育特点,应该根据幼儿学前教育时期的生活状况、发育状况,而采取恰当的适合新入学儿童的教学方法。这应该是幼小衔接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579

应该说,对于6岁的孩子而言,要求他们 45分钟一直专心听别人讲话,这本身就是件困难的事情。所以,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能够安心坐下来学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属于正常的情况。孩子专注于一个事情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大人应该根据孩子的发育情况,适应不同阶段孩子的要求,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本来小学应该是更小规模的班级,实施参与式的循序渐进的授课模式,如此这般的话,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应该能够比较好地适应。曾经有一个时期,有些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站着、活动着听老师讲课的。有的小学在新生入学的最初20天,定为特别时期,称为“入门期”—即通过游戏、在院子里嬉戏、读故事书,帮助他们逐步养成小学阶段的一些习惯,不是按照45分钟来上课,而是灵活地掌握时间。有的学校则采取更特别的形式,如几个教师一起分担一年级的课程,有的还请家长来参与等等。[499总之,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与合作,必须防止小学化的问题,因为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是不容置疑的。同时,小学教育应该做出适当的改进。

三、“幼小衔接”在日本的具体实践

() 清雅森林保育所该保育所位于东京都八王子市,自1997年创办以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与周边小学的交流与合作,在当地促进幼小衔接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创造环境和机会。

在创办之初该保育所就意识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必要性,积极与周围的小学、中学等一起开展相关的活动,促使教师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创办“八王子保幼小育儿联络协议会”承担相关的工作。其次,通过小学生协助制度实现孩子之间的具体交流活动。就是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小学生在放学以后可以自由地到保育所,与保育所的孩子一起嬉戏、活动。第三,保育所的保育士与小学教师之间开展交流和合作,同时也加强保育所的护士、养护教师与小学之间的交流。即除了孩子学习层面的问题外,也加强健康和保健层面的合作交流。第四,围绕着信息交流开展副园长和副校长之间的活动。主要是针对所在地区的社会问题,交换信息并共同举办一些促进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社会活动。第五,对个别“有问题孩子”,请学校的心理教师予以指导。第六,为小学新上任的教师提供实习的机会。在小学的暑假期间,保育所一般正常工作,这个时候小学的新任老师来实习,主要是通过在保育所的工作了解孩子的发育特性等。[230

() 品川区立第一日野幼儿园

该幼儿园位于东京都品川区,为了加强与小学的自然衔接,在基本生活习惯养成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第一,利用环境创造机会。该幼儿园设置在品川区第一日野小学的校园内,大部分的毕业生都升入该小学,小学的校长兼任幼儿园的园长,这是合作和衔接的有利条件。随着新修改的《学习指导要领》的实施,品川区指定该小学与幼儿园为“幼小衔接的研究园() ”,2007 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开展了研究实践活动。第二,确定实践内容,即加强基本生活习惯方面的指导。因为,近年来不少孩子上小学后不能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可能是新入学的小学生不能适应学校生活的主要原因。为此指导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每天有礼貌地问候、声音响亮地回答问题、自己整理收拾自己东西等,运用有效的方法加强指导。第三,教职员之间相互参观保育内容和上课内容。不仅如此,幼儿园教师还作为小学教师的助手参加小学的一些具体工作,体验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不同,以便有效地调整自身的工作。第四,有效利用自然条件、积极加强交流。幼儿园的孩子参加小学的“运动会”等活动,有时候还与小学生一起吃午餐,另外,也十分重视日常的自然交流活动。[236

( ) 新宿区立四谷小学

该小学与邻近的两所幼儿园主要从“交流”、“合作”、“衔接”三个方面开展活动。第一,通过运动会等开展交流。小学的“运动会”、“音乐会”等积极邀请幼儿园的孩子来参加。如在运动会上,为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设置几个运动项目。第二,通过栽植红薯加强小学与幼儿园的合作。小学生与幼儿园的孩子一起栽红薯、一切收获、然后一起举办红薯联欢会,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很多的具体事情加深了联系。第三,设定“兴奋开心”课程,实现向小学学习生活的顺利衔接。

小学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设置每周两次每次三十分钟的课程,以此作为起点课程,主要是以生活科目为核心,实行跨科目的综合课程指导。不断开展一些开心愉快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各种能力,为小学的学习生活补充能量。主要的活动内容如故事会、朗读会(与国语学习相连),折纸飞机游戏(与图画工作科目相连),肥皂泡游戏(与生活科目相连)等。这些活动都充分考虑幼儿时期的特点,注重孩子的自由嬉戏和体验,积极努力引导孩子向小学学习生活的顺利过渡。参与这些活动的教师,包括音乐课程、图画工作课程、理科等课程的教师,有时其他高年级的教师和职员也参加。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在嬉戏体验的过程中逐步习惯小学,让孩子们感受到小学生活也是开心愉快的。[253

四、启示及思考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幼儿园孩子的压力也越来越多,他们被迫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学前教育“小学化”这一令人担忧的现象。因此,在我国社会各界都已开始关注“幼小衔接”问题。日本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具体实践和做法,对我国的学前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首先,“幼小衔接”的前提是要尊重孩子发育的特点,开展符合孩子发育特点的工作。因此,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合作与衔接,不等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学前教育不能只是单纯的小学教育的预备,而应该充分尊重孩子发育的特点。

其次,实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顺利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和保育所等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小学教育也应该进行适当的改进。

小学应该根据孩子的发育情况,重视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嬉戏和生活体验,尊重孩子生活和发育的连续性。在此基础上,开展适合新入学孩子的教育工作,绝对不能只是要求孩子适应小学的教育。

最后,学前教育是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打基础的工作。因此,应该用长远的眼光对待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不仅仅是保育所、幼儿园和小学,全社会都应该用长远的目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发育和教育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每一个孩子成长发育的连续性和学习的连续性,才能够顺利实现“幼小衔接”,才能够为孩子生存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够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积蓄良好的基础条件。

注释:

①幼儿园即日语中的“幼稚園”,保育所即日语中的“保育所”。②“嬉戏”,日语是“遊び”,俗称“玩儿”、“玩耍”等。

③记录学前教育阶段孩子状况的材料: 保育所的记录材料是“保育所児童保育要録”,幼儿园是“幼稚園幼児指導要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答问.[2012-11-04].http:/ / wwweducn / ji _ jiao _ news _ 279 /20121016/t20121016_856151 shtml

2NPO 日本標準教育研究所. 今すぐできる 幼·保·小連携ハンドブック――「小 1ギャップ」の克服を地域で支える――[M].

東京: 日本標準,2009

3]広岡義之. 新 し い教育原理[M]. 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2011

4]普光院亜紀.保育園のちから 教育内容から園選びのポイントまで[M].東京: PHP 研究所,2009

5]杉山隆一·長瀬美子.保育指針改訂と保育実践子どもの最善の利益を考える[M]. 東京: 明石書店,2009

6]無藤隆,増田時枝他.保育の実践·原理·内容――写真でよみとく保育――[M].京都: ミネルヴァ書房,2006

7]諏訪きぬ·東社協保育部会.働く母親が求める“子育て·子育ち”支援と課題[M].東京: フレーベル館,2009


  本文关键词:日本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实践与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9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59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0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