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影响小学生执行功能、学业成绩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7:34

  本文关键词: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影响小学生执行功能、学业成绩的实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小学生 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 执行功能 学业成绩 中介效应


【摘要】:研究背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和“体育锻炼时间多了,学习时间就少”等重文轻武、重智轻体的教育偏见深入人心,体育运动几乎被认为是学生学业成绩进步的障碍。而国内外已有的研究证明体育运动可以改善和发展大脑的执行功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业进步,且也有研究证明执行功能与学业成绩关系密切,存在相关性。所以执行功能是否能在运动与学业成绩之间发挥着着“中介效应”,也是值得探索的问题。研究目的:通过实验探讨(1)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对小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效果;(2)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效果; (3)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所致的执行功能变化与学业成绩变化的关系。研究对象:选取昆山市某小学五年级两个班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指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组共37(男20,女17)人,另一个班为对照组共40(男20,女20)人。实验组进行8周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教学,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教学活动。实验过程中,使用Flanker任务、1-back任务、More-odd shifting任务评价两组小学生的执行功能。选取实验对象语数外三门学科成绩作为学业成绩指标。研究结果:(1)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对小学生的整体执行功(F(1,75)=12.26,P=0.0010.01)有极显著影响,实验对象在完成Flanker任务(F(1,75)=4.93, P=0.0290.05)、1-back任务F(1,75)=5.61,P=0.020.05)和More-odd shifting任务(F(1,75)=6.01,P=0.0170.05)的反应时上都有显著的变化。并且在刷新正确率(F(1,75)=5.73,P=0.020.05)、转换功能中的不转换情境正确率(F(1,75)=5.16,P=0.030.05)、转换情境正确率(F(1,75)=5.74,P=0.020.05)方面均有显著变化。(2)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实施后,两组实验对象的语文成绩(F(1,75)=0.65,P=0.42)、数学成绩(F(1,75)=1,P=0.32)、英语成绩(F(1,75)=1.16,P=0.29)均没有显著性变化。但是通过比较实验前后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成绩标准分的M±SD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实验组语文成绩平均下降了0.07%,而数学成绩平均上升了7.62%、英语成绩平均上升了1.86%。(3)运动所致的实验组执行功能发展变化与学业成绩进步变化有显著相关:刷新功能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系数r=-0.355,P=0.03,刷新功能可以预测数学成绩,能解释10%的变异量;抑制功能与英语成绩的相关系数r=0.393,P=0.02,抑制功能可以预测英语成绩,能解释13%的变异量。研究结论:(1)8周的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可以发展小学生整体执行功能,对小学生的抑制功能、刷新功能和转换功能都有显著性提高;(2)8周的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对小学生的数学、英语两门学业成绩没有显著性影响效果,但有促进效果;(3)8周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所致的实验组执行功能变化与学业成绩变化有显著相关,执行功能变化可以预测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4)执行功能在软式棒垒球运动与学业成绩进步之间发挥着“中介效应”。
【关键词】:小学生 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 执行功能 学业成绩 中介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2.0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英文摘要4-8
  • 第一部分 前言8-10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意义9-10
  • 1.2.1 理论意义9
  • 1.2.2 实践意义9-10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10-16
  • 2.1 执行功能的概述10
  • 2.2 运动与儿童执行功能的研究进展10-13
  • 2.2.1 儿童执行功能发展的作用和特点10-11
  • 2.2.2 运动与儿童执行功能的研究现状11-13
  • 2.2.2.1 短时有氧运动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11-12
  • 2.2.2.2 长期运动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12-13
  • 2.3 体育运动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13-14
  • 2.4 执行功能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14-15
  • 2.5 软式棒垒球运动与儿童执行功能的研究基础15-16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16-40
  • 3.1 问题提出16-17
  • 3.1.1 研究问题16
  • 3.1.2 研究假设16-17
  • 3.2 研究对象和方法17-22
  • 3.2.1 研究对象17
  • 3.2.1.1 研究对象选取标准17
  • 3.2.1.2 研究分组17
  • 3.2.2 研究方法17-19
  • 3.2.2.1 运动方案17-19
  • 3.2.2.1.1 方案设计思路17
  • 3.2.2.1.2 方案内容与实施17-19
  • 3.2.3 测量工具19-20
  • 3.2.3.1 执行功能的测量19
  • 3.2.3.2 儿童心理体检量表19
  • 3.2.3.3 体质健康标准19-20
  • 3.2.3.4 学业成绩标准20
  • 3.2.4 实验程序20-21
  • 3.2.4.1 实验设计20-21
  • 3.2.4.2 技术路线21
  • 3.2.5 数据统计分析21-22
  • 3.3 结果22-34
  • 3.3.1 各组人口统计学变量和身心健康状态描述与结果22
  • 3.3.2 实验前不同组执行功能同质性检验22-23
  • 3.3.3 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对小学生整体执行功能影响结果23
  • 3.3.4 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对小学生执行功能三个子功能的影响结果23-30
  • 3.3.4.1 软式棒垒球运动前后各组执行功能子功能变化差异23-24
  • 3.3.4.2 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对小学生抑制功能的影响24-26
  • 3.3.4.3 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对小学生刷新功能的影响26-28
  • 3.3.4.4 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对小学生转换功能的影响28-30
  • 3.3.5 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30-33
  • 3.3.5.1 运动实验前各组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同质性检验30
  • 3.3.5.2 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对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影响30-31
  • 3.3.5.3 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对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31
  • 3.3.5.4 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对小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31-33
  • 3.3.6 运动所致的执行功能变化与学业成绩变化的关系33-34
  • 3.4 讨论34-38
  • 3.4.1 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对小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分析34-36
  • 3.4.2 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对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36-37
  • 3.4.3 小学生执行功能变化与学业成绩变化关系的分析37-38
  • 3.4.4 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与执行功能、学业成绩关系的分析38
  • 3.5 结论38-40
  • 参考文献40-44
  • 附录44-109
  • 1 执行功能的测量44-45
  • 2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45-48
  • 3 8周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48-109
  • 致谢109-11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东;;在中小学推广棒垒球运动的前景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6年28期

2 严丽;王悌;;棒垒球运动发展的新视野[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李朝彬;;影响慢速垒球运动在我国高校开展和推广的几个因素[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郭蓉;;高校开展垒球运动的重要作用[J];科学之友;2010年05期

5 郭炎林;;慢速垒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吴刚;;我国高校开展垒球运动存在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年07期

7 陈剑锋;;我国高校棒垒球运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8 铃木征 ,梁银超;垒球运动的历史[J];成都体院学报;1982年02期

9 刘磊;;棒垒球运动普及途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07期

10 庞中;我国高校开展棒垒球运动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勇;刘颖;赵焕彬;;垒球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特征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孔德胜;我市25所中小学将推广垒球[N];兰州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殷燕召;垒球:寂寞中能否辉煌依旧[N];光明日报;2005年

3 李樱 王嵩;女垒世锦赛“探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哲敏;普通高校棒垒球运动现状与发展思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郭坚;江苏省苏南高校棒垒球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佩佩;软式棒垒球运动方案影响小学生执行功能、学业成绩的实践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4 章明华;无锡市中学推广棒、垒球运动的可行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张吉;大陆与台湾两地高校棒垒球运动开展的差异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马欣;北京市(11-15岁)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3年

7 吴玉莲;常州北郊中学开展软式垒球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71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971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7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