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模型构建
本文关键词: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模型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社交网络 教学胜任力 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 在线导师 成果展示平台 资源库 多功能聊天室 定期评价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基础的不断加强,中国东部一线城市的教育随着其经济的腾飞也呈直线上升的态势。而由于经济发展带来城乡之间的教育鸿沟,使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愈加明显。因此,扶持农村中小学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教师作为施教者其从业水平必定关系着教育水平的高低。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胜任力。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投入,配置完善中小学教育所需的基本条件,为贫困区域基础教育实施提供基础保障。另外,国家层面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国培”,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培训成本过高且培训效率偏低。所以我们应该找到一个更好的能够支持教师随时随地都能够获得帮助的新途径,而社交网络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种可能。另外通过社交网络建立优质资源遴选机制,促进优质资源的全国联网共享与交换,更有助于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发展,提升其教学水平和授课质量。因此本研究以利用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胜任力为主要目的,在调查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使用社交网络应用现状和教师教学胜任力因子的基础上,构建出来基于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模型。本研究采取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访谈和观察得到一手资料,利用SPSS分析工具,针对教师教学胜任力因子进行量性和质性分析,归纳出来教师教学胜任力因子的类目,并构建出来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同时,通过“三角互证”以保证所得结论的有效性。本研究在上述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社交网络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模型”,通过对18名实验教师进行长达一年的实证研究,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此模型包括:在线导师、成果展示平台、资源库、多功能聊天室、定期评价五大系统,该模型将信息技术与学习理论相结合,将社会资源与教师教学相结合,将高校教学研究与一线教师实践相结合。利用“在线导师”提供实时的持续帮助,通过“资源库”进行资源存储与共享,结合“多功能聊天室”开展即时沟通,而“成果展示平台”进行优秀作品的展览,“定期评价”贯穿整个模型,以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五大系统环环相扣,互相作用,以教师为核心,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循环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寒;沈艳;;社交网络视角下创意产业价值链发展研究[J];学术评论;2012年Z1期
2 陈星汶;;发现社交网络的招聘魅力[J];人力资源管理;2013年04期
3 修春民;;德国限制社交网络在中小学校的使用[J];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18期
4 张希平;;关于图书馆与社交网络的设想[J];普洱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5 周国健;刘璐;邵攸悠;;高校校园社交网络系统实现设计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年10期
6 武会;;浅谈社交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若干建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05期
7 钱炜;;人体的“社交网络”[J];教师博览;2013年04期
8 代安楠;;大学生校园社交网络的使用与建设[J];青年文学家;2013年24期
9 余剑来;;社交网络化的发展方向[J];世界科学;2011年01期
10 詹馥榕;;浅议俄罗斯网络发展现状及其社交网络语汇特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云龙;李艳兵;;社交网络用户的人格预测与关系强度研究[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2 宫广宇;李开军;;对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分析和思考——以人人网为例[A];首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0年
3 杨子鹏;乔丽娟;王梦思;杨雪迎;孟子冰;张禹;;社交网络与大学生焦虑缓解[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毕雪梅;;体育虚拟社区中的体育社交网络解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5 杜p,
本文编号:1251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25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