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知识的过度显性化及其救赎
本文关键词:隐性知识的过度显性化及其救赎 出处:《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对于隐性知识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却存在着一种过度显性化的趋势,即不论什么知识不分场合和对象都盲目地显性化。隐性知识的过度显性化存在一些弊端,如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助长了教师的权威地位和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等。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在知识的数量和类型上坚持适度原则、在知识的获得途径上做到理论与情境相结合和在教学观上秉承"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现实检视与理论反思”(课题批准号:BAA130088)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关于知识问题的讨论是教育界一个永恒的话题。早在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H.Spencer)就提出了一个经典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20世纪后期,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阿普尔(M.W.Apple)对斯宾塞发起了挑战和批判,并提出了进一步地追问:“谁的知识最有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石中英;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张民选;专业知识显性化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星宇;;从个人默会知识视角看教师培训的改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高华伟;;缄默知识理论研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吕济峰;王丹;;教师专业发展的哲学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4 赵莉霞;;高校新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5期
5 刘慧霞;;捕捉教师的实践性知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6 杨炳荣;默会知识与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张拥政;于翠红;;默会知识视角下的词汇习得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周小山,严先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的思考与探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陈荣妃;;试探默会知识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4期
10 杨晓辉;;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方法与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赵名宇;;试从一个注释来解读库恩的“范式”——论范式优先性和意会知识的相似性[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郁振华;;默会知识和学术传统[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4 章益国;;对“通识”的三种误解[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5 田宝宏;;“面向生活”的教育研究成果评价问题分析[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赵金梅;;促进幼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四条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惠峗;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李莉;内隐知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立忠;课堂教学视域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毕力格图;高中数学教师学科知识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丽;知识管理视角下Web2.0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汪学军;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沈方梅;语文学科知识向学科教学知识的有效转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爱兰;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课异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胡培卿;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灵希;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创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杨文娇;教师个人理论形成的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孔凡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牛佳;基于优质课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量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石中英;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郁振华;默会知识论视野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之争——论波兰尼对斯诺问题的回应[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石中英;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5 郁振华;理解历史——默会知识论视野中的历史学[J];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纪秀琴;教师专业隐性知识在信息环境下的显性化[J];内蒙古教育;2005年06期
2 邹奕伦;;隐性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显性化和共享问题初探[J];考试周刊;2013年11期
3 ;[J];;年期
,本文编号:1325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325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