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
本文关键词: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 出处:《中国卫生统计》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了解高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为未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CL-90量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市三所高校16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AS9.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所高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占19.44%,66.7%的人认为留守经历使得性格发生正向改变,只有22.8%的人认为周围的人对自己较关心,有一半的人承认自己和周围的师生及朋友关系一般,而这些人恰巧是自己平时的倾诉对象;35.58%的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存在某种心理障碍,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前三位的为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敌对因子;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与非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10个因子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10个因子在不同类型院校、性别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是否独生子女这个因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因子不同生源地之间存在差异,来自农村的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整体高于城市的学生;多因素分析显示,人际关系因子、敌对因子、强迫因子、师生关系四个变量是影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调查的留守人群心理问题阳性率较高,提示留守经历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性别、学校类型、生源地10个因子间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提示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这部分人群,挖掘留守背景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提高健康水平。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ft behind experience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o as to provide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ft behind experienc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in the future. Methods a total of 1650 college students in three universities in a c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SCL-90 scale and 1650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s.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using statistical software. The three universities have left behind experi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accounted for 19.44%, 66.7% of people think that the character left behind experience positive change, only 22.8% of people think that the people around you are concerned, half of them admit students and their friends in and ar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neral, who happened to be his usual talk; 35.58% the left behind experience of students have some psychological barriers, the positive rat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before the three for the forcing factor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hostility factor; left home students and non college students left home in 10 factors betwee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and the 10 factor in gender different types of college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whether the one-child factors, somatizat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epression, anxiety,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ranoid factor from different mental health scores,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ity students;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actor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hostility, forcing facto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our variables ar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ft behind experience. Conclusions the positive rat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left behind high tips left behind experience a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mental health, gender, school type, students of the 10 factors also have a certain impact, suggesting that futur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left behind through this part of the crowd, mining influence behind the background on the mental health,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作者单位】: 滨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统计科研一般项目(2012LY074)子课题 滨州医学院科技计划项目(BY2013KJ086)
【分类号】:G441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留在家乡长期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群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生的“留守儿童”中部分有幸继续学业,成为有留守经历的在校大学生[1]。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即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王海荣;杨文兵;;大学新生SCL-90心理健康筛查阳性结果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舒艳;张莉华;;留守:那一段岁月刻骨铭心[J];法制与社会;2008年07期
4 吴薇莉;苏文明;王政书;章红;张琴;;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家庭状况与成长经历[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年03期
5 王玉花;;儿童期留守经历、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6 肖婉琴;;“留守大学生”心理状况、成因及对策——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视角[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11期
7 张莉华;;具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12期
8 谢新华;张虹;;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研究的述评[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年02期
9 杨曙民;李素敏;李建秀;龚晓会;;某高校留守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调查[J];中国卫生统计;2008年04期
10 江巧瑜;许能锋;曹建平;;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会适应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灿龙;闽南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红梅;;独生子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年01期
2 卢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蒲少华;李晓华;卢彦杰;刘志军;;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赵建敏;;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问题解析[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5 刘健文;;以人为本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家;2010年02期
6 裴武娟;;高校“家校合一”的双向管理机制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4期
7 魏毅;;课后体育活动对警院学员心理健康情绪影响的调查研究——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为例[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雷鹏;陈旭;关幼萌;;中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述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温义媛;;“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质性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卢奔芳;杨小青;;高职生生活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2012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徐学俊;李凡繁;;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和社交焦虑——希望和良好寝室关系的保护作用[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2 熊敏;庹安写;甘春芳;;饮食相关认知行为间自我效能感中介效应分析[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4年第1期[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晶;亚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与大学生亚健康中医体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2 李彦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魏华;压力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燕;农村中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吴海云;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行为文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秋月;初中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与英语学习态度之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安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心理疏导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怡桐;大学生五态人格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温义媛;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维;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润琴;武汉地区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适应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及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虹;曾留守大学生的留守经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徐建财;邓远平;;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李兵;吴红梅;周斌;;统筹城乡教育视域下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7期
4 刘萍,方乐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李祚山,唐加祥,赵楠;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梅国英;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李林;福建省高校心理咨询二十年回顾、现状与建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舒艳;张莉华;;留守:那一段岁月刻骨铭心[J];法制与社会;2008年07期
9 宋中英;;城市初中教师工作倦怠状况及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10 吴薇莉;苏文明;王政书;章红;张琴;;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家庭状况与成长经历[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保锋;技校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留守经历的关系[D];兰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中,姚小蓉;师范专科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杨仲夏,韩丁;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S1期
3 祁新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陈利虎,马洪涛;谈心理健康教育与“减负”[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5 林增学;心理健康结构维度的研究概述及理论构想[J];社会科学家;2000年06期
6 翟安平,张懿红;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社科纵横;2000年01期
7 张亚东,刘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10期
8 王丽芹,陈凤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刘晓仙;谈高校特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06期
10 叶水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洪文建;;社会转型期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2 黄怀宁;;制定心理健康的可操作标准突破青少年发展的心理瓶颈[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3 胡邓;王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宋振韶;;高校教师的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6 郭辉;李蔓荻;祖娜;;加强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的探索与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7 朱晓红;;改善列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的对策与措施[A];2008年科技学术研讨年提速安全与和谐铁路论文集[C];2008年
8 汪向东;;地震后受灾群体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郑莉君;韩蔓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探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郑莉君;;维护心理健康迎接21世纪的到来[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婷;心理健康辅导员呼之欲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严建雯 金一波;心理健康教育:让健康人更健康[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郑家艳 实习生 孔敏;关注孩子心理健康[N];重庆日报;2000年
4 柳春;心理健康不容忽视[N];重庆日报;2004年
5 ;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志[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任伟;学校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N];中国教师报;2004年
7 位俊芹;在政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5年
8 俞文智;心理健康教育初探[N];楚雄日报(汉);2005年
9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郭念锋;你的心理健康吗?[N];大众科技报;2000年
10 晓刘;老师,您的心理健康吗?[N];大众卫生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文s,
本文编号:1338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338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