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和风险水平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框架效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28 05:30
本文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和风险水平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框架效应的影响 出处:《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自Tversky与Kahneman首次提出来后,研究者纷纷从认知、情绪、个体差异、任务特点以及风险情境等角度研究这种经典的决策悖论。然而在大学生职业决策情境中的框架效应研究还较少,Tversky认为“一个决策者采用的框架,部分是由于问题的表述形式,部分是由于行为模式、习惯和决策者的人格特征”。因此本研究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人格变量中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外在因素中的风险概率水平对大学生职业决策中的框架效应影响。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风险水平、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框架效应的影响,实验一采用40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以经典“亚洲疾病问题”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问卷为材料,验证大学生职业决策中是否存在框架效应;实验二采用50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以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大学生职业决策改编问卷为材料,使用232的组间设计,自变量为自我效能感(高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效能感)、风险水平(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框架(积极、消极),因变量为风险偏好,即被试在7点量表上选择的对两种方案的赞成程度。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在大学生职业决策情境中存在框架效应;大学生在积极框架下进行职业决策时倾向于风险规避,在负性框架下进行职业决策时倾向于风险寻求。 2.在大学生职业决策的框架中,风险水平均影响风险偏好,不同风险水平下的风险偏好趋向风险规避,表现出随着风险水平的上升,风险规避水平下降的趋势。 3.在大学生职业决策的框架中,自我效能感影响风险偏好,高自我效能感者的风险偏好高于低自我效能感者的风险偏好 4.自我效能感、风险水平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框架效应有显著影响,高自我效能感者在高风险水平下表现出框架效应,而低自我效能感者在高风险水平下没有表现出框架效应。高低自我效能感者在中低风险水平下也没有框架效应。
[Abstract]:Since framing and effect were first put forward by Tversky and Kahneman,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this classic decision paradox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gnition, emoti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ask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situations.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framing effect in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ituations. Tversky thinks that the frame adopted by a decision maker is partly due to the form of problem expression, partly due to behavior patterns, habit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f decision makers. Therefore,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 in personality variables and external risk factors on the framing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cision-making.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世平;张艳;;风险偏好与框架效应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3期
2 陈建文;廖建桥;;核心自我评价与风险倾向[J];管理学报;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1344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34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