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功能、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家庭功能、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出处:《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自尊量表(SE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随机抽取的某高校26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分析数据。结果:女生自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412,P0.05);主观幸福感和自尊得分,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无显著性差异;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的家庭功能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163,-0.220,-0.142,-0.192,-0.154,-0.190,-0.222;P0.01),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335,P0.01)。结论:家庭功能、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有密切关系。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function, self-esteem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family function scale (FADX), Self-esteem scale (SES) and General Well-Being scale (GWB) were used. A self-fille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261 college students randomly select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19.0. Results: the scores of self-esteem of female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boys. P0.05; The score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self-esteem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tudents, only child and non-only child. Problem solving, communication, role, emotional response, affective intervention, behavior control and total family function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0.192U -0.154U -0.1904m -0.22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esteem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Conclusion: family function, self-esteem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re closely related.
【作者单位】: 山东协和学院;
【基金】: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编号:2011GZ049)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自人类诞生后,就开始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人们从不同领域探讨这一问题,形成了各自不同的 理论和观点。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幸福是个体需要得到满足及理想得到实现时而产生的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含动机、兴趣、欲望等)、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和外部诱因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奇;王锦;;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2 何瑛;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重庆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3 许怀祥;李建伟;薄世杰;王飞;;艺术专业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5期
4 李建明;郭霞;;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5 肖溪;周亚青;王珊;程淑英;;唐山市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6 杨青;许伟裕;韩丽萍;;大学生自尊、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11期
7 郭晓霞;;高职生人际信任、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2期
8 余小芳,雷良忻;民办高校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家庭功能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3期
9 池丽萍,辛自强;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年03期
10 陈静,杨宏飞;杭州市大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琳;潘庆忠;张爱芹;楚新艳;陈婕;;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以山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2 李银慧;;从教育哲学视角窥探教师职业幸福[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张懿;孟庆瑶;;大学生幸福教育刍议[J];北京教育(德育);2008年02期
4 梁日忠;褚跃德;王英春;;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5 朱国文,蒋关军;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6 雷鸣;吕建国;;运用投射技术解读学龄儿童的家庭功能状况——投射性绘画测验的案例解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吕丽霞;王经纬;袁婧;;研究生时间管理对学业要求与主观幸福感调节机制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吕丽霞;尚文晶;李晓敏;;研究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杨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10 刘晓丹;;儿童的孤独感与自我意识的关系[J];成功(教育);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巍峰;郅利聪;李启松;;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总体幸福感状况及其相关关系研究[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2 向晶;;论幸福教育的理论内涵、发展向度与现实价值[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田澜;王鑫强;陈志强;;师范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满意度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江丽琴;;家具行业员工总体幸福感案例研究[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刘春来;;大学体育优生与体育后进生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郭春锋;;高校体育教学中缺乏人文关怀的主要体现以及应对措施[A];2014甘肃省体育科学学术论文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淑敏;零售商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积极应激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米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焦岚;心理生活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刘慧;生命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熊华生;为了儿童的幸福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俊敏;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刚;武术参与对普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胡晓琳;高职生社会支持、自尊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抗;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雷君;宁养服务癌症患者家庭功能变化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5 张婷;新疆某医学院校本科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6 赵姗;高中教师胜任力、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王锋;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颜芹哥;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美娟;大学生幸福感结构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燕霞;曾经的女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3期
2 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张小远;肖蓉;;军校大学生自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简佳;唐茂芹;彭燕;;人际信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7年02期
5 李西彩;;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10期
6 郝玉芳,郝庆英,曾利琴;心血管患者心理卫生状况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7 范兴华,方晓义;友伴的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自尊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5期
8 温翠红;韩建茹;黄晓明;傅培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9 刘晋红;;大学生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与其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10 范群,刘建华,李学信,陈梅文,华茵;家庭生活周期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江苏预防医学;200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欣;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自尊及其相关的若干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克芹;中职生危险行为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05年11期
2 李彩娜;邹泓;;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刘继强;杜学元;;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张红静;;大学生的家庭功能与其情绪及人格的相关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屈燕;;拉祜族家庭亲属和系亲规矩文化初探[J];昆明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李菁;;现代家庭功能弱化的道德后果及学校教育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02期
7 尚秀华;;家庭功能研究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6期
8 胡芳;马迎华;程爱李;何雪平;罗晓东;;高安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4期
9 陈攀;汤永隆;王大治;;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年03期
10 赵科;杨丽宏;胡发稳;;大理地区白族青少年家庭功能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小燕;;老年COPD患者家庭功能与应对方式调查[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六)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暨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柯锐;邹泓;;青少年家庭功能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彩娜;邹泓;;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周利娜;张文新;纪林芹;;儿童攻击与母亲教养及家庭功能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张娟;张大均;;家庭功能对高中生孤独感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文霞;李彩娜;;青少年学业行为与家庭功能--自尊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世军;;怎样认识家庭功能的变化[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8 叶苑;邹泓;蒋索;向小平;;青少年家庭功能、自尊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淑娟;张建新;;母亲的工作经历、福利状况与家庭功能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申燕;;家庭功能对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校 林延琼;中职生家庭功能健康现状调查及学校应对策略[N];山西青年报;2014年
2 凌飞;我国家庭功能由内而外走向社会[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黎城县城关中心校 王黎红 赵静;家庭功能与小学生情绪的相关性分析[N];山西日报;2011年
4 ;五成以上妈妈倍感幸福[N];中国妇女报;2006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 王鉴;农村家庭构成变化与农民养老保障[N];中国老年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陆一波;家庭功能缺失导致失足[N];解放日报;2006年
7 李勇 范红萍;他们为什么对自己的亲人下狠手[N];检察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陈祥蕉 实习生 黄建凯;青少年的心理为何如此脆弱?[N];南方日报;2007年
9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 李玫瑾;别让孩子成为“人生路上的杀手”[N];北京日报;2004年
10 集美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巨东红;幸福,从家开始[N];厦门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宏伟;大学生孤独感与其家庭环境和家庭功能关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2 李新建;农村自杀遗族的家庭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3 周津;高中生自我分化与家庭功能、自尊的关系研究[D];湖北大学;2014年
4 顾海艳;青少年家庭功能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费涛;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家庭功能、自我分化水平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樊励方;中学生家庭功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张馨;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其家庭功能、道德推脱水平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好;学业不良小学生家庭功能状况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月;肺癌患者家庭功能与应对方式、抑郁状态的调查与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丁吉卓玛;家庭功能与3-6岁儿童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10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410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