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工业范式到农业范式:中国教育发展范式的必要变革

发布时间:2018-03-28 03:00

  本文选题:工业范式 切入点:农业范式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07期


【摘要】:工业范式教育强力推进了教育规模和质量,同时,导致了对个性的压制和对规范性的过度追求,其内在缺陷在于缺乏理想、无视个体天赋、忽视教育自由。农业范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矫正工业范式教育存在的问题,削弱工业范式教育对个体的过度强权和工具主义倾向,尊重个体在教育中的自由,同时,理解教育本身的复杂性,而不是简单的复制。实践农业范式教育发展需要摒弃教育的工业化复制思维,尊重个体的教育自由选择权,尊重个体的教育天赋,在教育发展上强调多元发展范式,在教育的发展价值观上充分尊重创造性的首要价值,而不是简单迎合社会需求。
[Abstract]:Industrial paradigm education strongly promotes the scale and quality of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leads to the suppression of personality and the excessive pursuit of standardization. Its inherent defect lies in the lack of ideal and disregard for individual talent. Neglecting the freedom of educ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agricultural paradigm education can correc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dustrial paradigm education, weaken the excessive power and instrumentalism tendency of the industrial paradigm education, and respect the individual freedom in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ity of education itself, rather than simply replicating it, means that the practice of agricultural paradigm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quires abandoning the industrialized replicative thinking of education, respecting the individual's free choice of education, and respecting the individual's educational tal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multi-development paradigm is emphasized, and the primary value of creativity is fully respected in the developmental values of education, rather than simply catering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重庆市教科规划重点课题《中国梦融入学校德育体系的实践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4-GX-023)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冯建军;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J];教育科学;2004年02期

2 苏启敏;;成就标准:教育评价视域下的范式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28期

3 陈志兴;;西方个人主体性德育范式的困境及其转向[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5 张正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刘名;;高职《商务谈判》课程教学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秦俊巧;;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9 武威利;关巍;;近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要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黄建军;;视觉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立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选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4 段会冬;;从农村城镇化看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王泓砚;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问题及成因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思坤;影响力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黄卫平;论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根源[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蔡永红;当代美国另类评量的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2 石中英;简论教育学理论中的隐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刘波;主体性德育模式初探[J];江苏高教;2001年01期

4 刘铁芳;现代教育的反思——教育的走向与现代教育的反思(下)[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06期

5 刘海珍;;主体性德育是当代德育发展的趋势[J];教育与职业;2006年36期



本文编号:1674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674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5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