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教学点问题与建设策略
本文选题:教学点 切入点:规模效益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摘要】:教学点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延伸到偏远乡村的微型教学机构,长久以来因城乡二元发展观和规模效益价值观的影响而被忽视,教学点不计入校数、属性不清、投入不足。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今天,存在价值又因城镇化进程受到了困扰。本文通过对近20年数据的回溯分析,发现国家政策是导致教学点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城镇化既可能导致教学点消失,也可能促使完全小学萎缩成教学点。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小规模学校和复式教学对于保障不分居住地的教育公平和质量提高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认识到城镇化不是农村发展的对立面,教学点是边缘化人口权利保障、农村繁荣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应给予教学点以平等的学校地位,认可复式教学的价值,遵守弱势优先原则倾斜投入。
[Abstract]:As a micro-teaching institution with public service system extending to remote villages, teaching points have long been neglected because of the dual development concep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value of scale benefit. The teaching points are not counted into the number of schools, so their attributes are unclea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existence value is troubled by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hrough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data in the past 20 years, it is found that the national policy is the root cause of the change in the number of teaching points. Urbanization could lead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teaching sites, Experienc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shown that small-scale schools and duplex teaching are essential to ensuring equity and quality in education regardless of place of residence. We must recognize that urbanization is not an option. Is the opposite of rural development. Teaching points are the needs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the marginalized population,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national security. The teaching points should be given equal school status, the value of compound teaching should be recognized, and the principle of inferior priority should be adhered to.
【作者单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督导评估研究中心;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华安;;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例析与建构——从碎片化到整体性治理[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2 叶敬忠;潘璐;;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情感世界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09期
3 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傅松涛;赵建玲;;美国城乡教育机会均等与“农村教育成就项目”[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5 韩春花;孙启林;;韩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合并政策实施效果及对策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6 李璧,罗昭逊,杨国珍,喻华春,杨泽红,詹洁,孟坤邦,盛克强;寄宿制小学儿童感觉统合及行为问题分析[J];中国校医;2003年01期
7 叶敬忠;潘璐;;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松涛;李雨锦;;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超生态均衡[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2 胡传双;於荣;;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小学影响学生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调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3 郝秋华;李德;;反思、借鉴与探索——国外教育公平的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大连干部学刊;2009年05期
4 李德;李丰春;;反思、借鉴与探索——国外促进教育公平的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5 徐文涛;倪建雯;;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甘肃省某县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洪淑媛;张远环;朱纯;;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措施[J];广东园林;2014年03期
7 刘秀峰;;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四大命题[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年01期
8 王蕾;楚琪琪;于珊珊;;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北方经贸;2015年03期
9 张国磊;张新文;;“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政府动员与基层互动——基于广西钦州的个案调研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07期
10 周楠楠;;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善槐;张源源;;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学业成绩问题研究——以西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梁晓;张智敏;;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基于当阳市、孝南区、阳新县、郧县的调查[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勇;再城市化趋势下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袁春红;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阿艳芳;竞争与公平:优质高中教育机会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蕾;瑶族小学寄宿制教育发展状况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弓志敏;小学教师工资、福利与教育质量关联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卉;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人文关怀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达孝;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端木晓薇;陕西省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朴红月;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执行与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王辉;现代农业趋势下县级职教中心发展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松涛,杨彬;美国农村社区基础教育现状与改革方略[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2 姜晓萍;黄静;;还权赋能:治理制度转型的成都经验[J];公共行政评论;2011年06期
3 曾保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法的三个理论向度[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路宏;;关于学校规模经济的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教育;2006年03期
5 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妇运;2006年06期
7 李建琴;;农村环境治理中的体制创新——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09期
8 唐慧琴,杜亚松,刘漪,徐韬园,童静娴,戴敏敏,章健华,王运调,唐盛昌,张在舫;寄宿制重点初中学生自我意识、情绪状态与行为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4期
9 王玉凤,任桂英,顾伯美;不同时期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1期
10 任桂英,王玉凤,顾伯美,沈渔村;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的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长春;王淑荣;;多媒体CAI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4期
2 沈远平;浅谈MBA管理沟通课程教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Z2期
3 吴玉萍,刘桦,王素玉;教学多元并行 改革同步推进[J];教育探索;2002年04期
4 蒋凤玲;构建“交流一互动一探究”的物理教学模式[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5 刘红霞;关于我校会计教学现存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S1期
6 赵寅;提高写作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陈汇;“两课”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2年06期
8 范士友;浅谈“两课”教学中的几种结合[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9 张伟光;“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调查[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10 何开进;“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浅谈[J];基础教育研究;2002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守艳;;分层教学——素质教育下的因材施教[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2 陈媛;;教学需要积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3 张季;田晓丽;;多媒体教学“弊端”分析与思考[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4 平旭;;论“两课”有效教学之特征[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佘双好;游洁;;大学生对“两课”教学的认识与评价调查分析[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彦;;将化学研究的前沿引入《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中[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秀丽;;成为“学困生”的朋友——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8 熊友华;;“两课”教学实效性刍议[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9 张国宏;;试论有的放矢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娟;;关于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尝试[A];第九次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 适;对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N];中国教师报;2004年
2 厚清秀 (作者单位:安定区大城小学);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N];定西日报;2007年
3 周振国;办学之“纲”育人之“魂”[N];解放军报;2007年
4 李元卿;带着感情来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云南省文山州教育科研所 刘云;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图案课教学浅见[N];中国艺术报;2009年
6 扶沟县教师进修学校 杨玉华;浅谈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N];周口日报;2009年
7 大方县大山乡松鹤小学 陈旭;试析分层推进与指导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运用[N];毕节日报;2009年
8 天水市麦积区石佛中学 缑昊斌;生物教学与学生主体地位[N];甘肃日报;2009年
9 合江县白沙中学校 王江;浅议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N];泸州日报;2009年
10 滨海县明达中学 赵加军;追求卓越 创新发展[N];江苏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仕东;科学哲学视野下的科学探究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春新;《汉俄教学字典》:理论构建与编纂实践总结[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窦东友;管理、技术与英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窦东友;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小燕;农村中小学田野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李鸿英;小教专科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严亚琴;高校教学团队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马美宏;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农村高中学生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章帼;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春玲;诵读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郑敏;中职卫校职业素养取向的语文教学探索及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文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娜;语文教学的游戏性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胡笳;高中公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79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679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