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念团体咨询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03 09:06

  本文选题:正念 切入点:团体咨询 出处:《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年05期


【摘要】:目的:探索正念团体咨询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方法: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筛选,选取符合条件的26名参与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为期8周的正念团体咨询。在训练前后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五因素觉知度量表(FFMQ)进行测评。结果:前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训练后,实验组五因素正念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大学生正念水平与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正念团体咨询能提高大学生正念水平且有效改善其抑郁情绪。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indfulness group counseling on dep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Method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was used to select 26 eligible participants and divided them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 8-week mindfulness group consultation was conducted.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five factor awareness scale (FFMQ) were used.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every index, after training, the scores of five factors mindfulness scal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cores of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mindfulness and depression.Conclusion: mindfulness group counseling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mindfulness and improve the dep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当代中国青少年理想调查研究”(编号:11BKS067)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方式研究”(编号:JG13027)
【分类号】:G448;G64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孔凡寅;北京100875;;大学生抑郁症的心理分析及调控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2 汪芬;黄宇霞;;正念的心理和脑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1期

3 邓玉琴;刘兴华;梁耀坚;攸佳宁;唐一源;;觉知抗抑郁训练对参与者抑郁情绪干预初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6期

4 石文山;;美国正念禅修的心理学化实证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韦锐;正念疗法的人性论迷失与复归[D];吉林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健;;浅析大学生的抑郁心理[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2期

2 聂红梅;潘景副;李小英;;阅读疗法对改善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7期

3 陈建辉;;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和疏导机制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余媚;严由伟;林荣茂;岑瑞庆;;正念减压疗法的神经机制及应用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5 赵大亮;曾芊;;正念训练对高水平运动员相关心理指标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6 范璐;任俊;;正念训练:一种能够提高乐商的干预方法[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年03期

7 乔晓艳;彭佳卉;;视听诱发脑电特征提取与大脑认知机理分析[J];测试技术学报;2013年06期

8 赵守盈;石艳梅;郭海辉;;正念注意觉知量表IRT分析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4期

9 刘慧琼;;大学生抑郁心理原因分析与对策浅谈[J];经营管理者;2014年34期

10 王伟华;;基于高校学困生抑郁倾向的若干思考[J];考试周刊;2009年3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朱红红;旅游景区品牌延伸机制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马静;长沙市中学生抑郁伴/不伴焦虑的调查及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特定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薛绍伟;不同状态下脑功能网络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吴晓云;移空技术的操作要点与理论解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刘桂荣;大学生负性情绪问题的文化调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晓可;元认知干预法治疗大学生抑郁障碍的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晓晨;内观禅修对心智觉知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凡;大学生心智觉知与自我接纳、共情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韩惠惠;上海市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学生抑郁症状现状及认知行为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阿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D];江南大学;2008年

6 邓玉琴;心智觉知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吴家栋;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8 郭秀丽;认知行为团体辅导改善高职新生抑郁情绪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郭为;成都市中学生身体活动与抑郁现况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丁媛慧;正念练习对正念水平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华;佛教禅学的精神治疗心理学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谭钧文;吴和鸣;;正念训练治疗抑郁症案例报告[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李文利,,钱铭怡;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中国大学生常模修订[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4 张粹然;禅宗与心理治疗[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周宁;心理生活的主体性与独特性──个人建构理论的启示[J];楚雄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6 赵敦华;为共同人性辩护[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葛鲁嘉;关于心理生活基本性质和内涵的理解[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8 蔡伟雄,杨德森;应激与海马[J];法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9 汪凤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基本研究原则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申艳娥;;后现代心理学对人性的理解[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欣;20世纪60年代禅佛教在美国的传播[D];西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素娟;刘伟;;团体咨询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安月珍,王芳;让学生生活在幸福中──幸福村中学团体咨询实践[J];中小学管理;2000年Z1期

3 贾宇倩;团体咨询在学校中的应用[J];中小学管理;2000年Z1期

4 郭喜青;论心理教育课团体咨询教学方式的优势[J];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Z2期

5 李国强,佟玉强;团体咨询组长的基本条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李燕,贾晓明;团体咨询——提高自卑心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臧原,李德洲;特殊教育青少年团体咨询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王智;李明怡;;从课程发展看少数民族医学院校开设团体咨询课程的必要性[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8年08期

9 周希玲;赵正萍;陈栎;;团体咨询有效改善中专学生的社交技巧[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19期

10 王平;冯艳皎;刘芳丽;;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的团体咨询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燕;;团体咨询中领导风格分析[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2 郭晓薇;;团体咨询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探索[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3 李传银;;大学生孤独心理的干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白广明;;团体咨询成员选择初探[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5 高立新;;团体咨询在学校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何茜;;团体咨询在职务型犯罪服刑人员心理矫正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张婕;徐武;张晔;;团体咨询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樊富珉;白羽;;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团体咨询研究(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陶R押

本文编号:1704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704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b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