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农民工子女阶层再生产的抵制:教育的功能及其限度

发布时间:2018-04-05 00:32

  本文选题:农民工子女 切入点:阶层再生产 出处:《基础教育》2015年05期


【摘要】:农民工阶层基本处于社会的底层,当前其阶层有再生产的趋势。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农民工子女的阶层再生产中起着助推的作用。农民工子女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是社会公正的体现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仍然是重要的社会地位获得机制时,家庭与学校必须联合起来共同抵制农民工子女阶层再生产。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功能的限度,抵制农民工子女阶层再生产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社会制度。
[Abstract]:Migrant workers are basically at the bottom of the society and have a tendency of reproduction at present.Education (including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produc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can realize the upward social mobility through their own efforts, which is the embodiment of social justice and the need of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While education is still an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obtaining social status, families and schools must unite to resist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But we also need to recognize the limits of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to resist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social system.
【作者单位】: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
【基金】:“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上海市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家校关系的评估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慧珍;;社会阶层分化与高等教育机会均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胡悦晗;;迁移流动中的家庭策略与阶层再生产[J];读书;2014年02期

3 熊易寒;;底层、学校与阶级再生产[J];开放时代;2010年01期

4 周潇;;反学校文化与阶级再生产:“小子”与“子弟”之比较[J];社会;2011年05期

5 熊易寒;;中国教育中的阶级再生产[J];文化纵横;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国光;高贵忠;;社会分层与教育机会分配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吴小绒;;我国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现状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0年05期

3 吴晓林;;“阶层复制”还是“精英循环”——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再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魏峰;;城乡教育一体化:基于文化视角的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05期

5 熊春文;史晓晰;王毅;;“义”的双重体验——农民工子弟的群体文化及其社会意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01期

6 许敏;;美国中产阶级“协作培养”家庭教育方式的伦理风险[J];道德与文明;2014年01期

7 肖凤翔;刘晓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挑战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03期

8 熊春文;刘慧娟;;制度性自我选择与自我放弃的历程——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文化的个案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04期

9 张小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探究——教育公平视角下的文献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5年03期

10 马庆;;时尚传播研究什么?——兼论时尚传播研究的五个方向[J];当代传播;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迎秋;;高等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及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丽娜;当代台湾地区精英嬗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新忠;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4 孙明;家庭背景与干部地位获得(1950-2003)[D];复旦大学;2011年

5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丽华;转型时期群体文化和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季春梅;辗转的教育[D];南京大学;2012年

10 霍翠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变迁与教育机会再分配[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淑军;语言教育与社会区隔的生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白菊生;社会分层过程中大学生职业认知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3 肖春平;社会的空间想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文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石俊华;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为学生会干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芳;城市新贫困家庭子女教育的社会排斥[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徐珩;基于中国农民分层化的农民教育供给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华清;新世纪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尤莉;公益性视阈下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问题透析[D];河南大学;2009年

10 邱洪胜;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林,刘保军;中国的职业阶层与高等教育机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许庆明;;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思路[J];城市;2008年02期

3 李春玲;;教育地位获得的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对男性和女性教育地位获得的影响[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1期

4 武毅英;吴连海;;高校收费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负面影响及反思[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2期

5 陈新忠;董泽芳;;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研究回溯和展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熊易寒;;底层、学校与阶级再生产[J];开放时代;2010年01期

7 徐友飞;学生弱势群体与高等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2004年11期

8 张衡;王云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互动关系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03期

9 朱伟珏;;一个揭示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框架[J];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10 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J];社会学研究;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农民工子女就学将不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J];农民科技培训;2004年05期

2 杨贵树;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J];决策咨询通讯;2004年04期

3 方礼纲;;户籍是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最后藩篱[J];小康生活;2005年06期

4 周雪莲;;农民工子女“本地化”需求的研究[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张影;另一种贫困:关注民工子女教育权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国晓华;民工子女教育与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2005年03期

7 张起花;;谁来为流动民工子女的成长负责[J];中国·城乡桥;2006年09期

8 ;农民工子女被纳入全国工会“金秋助学”范围[J];农技服务;2006年08期

9 彭兴庭;;农民工子女有权获得公平受教育的权利[J];观察与思考;2006年17期

10 章春苗;;关于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7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世强;;农民工子女:类型分化及其社会融入的制度逻辑[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王亚南;;对进城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孙宏艳;;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与权益保护[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4 倪丽;;关心留守儿童 习惯改变人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5 倪丽;;关心留守儿童 习惯改变人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刘成斌;;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中地方与国家的衔接——以浙江省为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潘旦;;城市融合视角下农民工子女社会支持网络研究[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周国波;王秋凤;郑晓边;;武汉市农民工子女的生活质量调查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朱漪;戚闻;;城市小学中民工家庭子女英语教学的现状与探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10 谭君;杨烨;;上海市民工子女参加竞技体育训练的现状和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武洲 ;公立学校早该向民工子女开放[N];海南日报;2004年

2 康劲;为民工子女营造成长的蓝天[N];经理日报;2004年

3 费栋 崔砺金;民工子女就学路越走越宽[N];农民日报;2002年

4 何其琛;合肥首所民工子女学校面临关门[N];中国商报;2002年

5 宋晓梦;让民工子女也能享受优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6 章亚钧邋通讯员 洪宇 实习生 鄢剑波;谁来为外来民工子女的理想引航?[N];嘉兴日报;2007年

7 见习记者 王文佳;上海要对农民工子女负责[N];联合时报;2007年

8 孙成岩 通讯员  梁伟来;青田民工子女免费享受“爱心营养餐”[N];丽水日报;2007年

9 陈原;向民工子女学校捐赠图书[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潘海平 裘立华;绍兴:民工子女都有一张“低价”书桌[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丽;民工子女教育中的社会融合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仙平;民工子女学校融入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吕红;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的学习现状调查及学校管理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丽琴;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社会偏离问题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傅蝶;积极的融合,无形的阻隔[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庆辉;温岭市温峤二小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益峰;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困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8 王国超;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生存”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莲;杭州市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策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杨嵩;重庆市渝中区民工子女教育情况调查与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12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712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6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