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06 07:53

  本文选题:农村初中 切入点:留守儿童 出处:《教育评论》2015年06期


【摘要】:为了解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研组采用自制问卷的方式对四川省金堂县293名初中阶段的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亲子关系受到父母外出务工时长和务工时孩子年龄的影响较明显。可行的解决途径是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学校从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多方面的社会资源;家长、监护人创设温馨的家庭氛围;家校社形成合力,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援助。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of 293 left-behind and non-left-behind children in Jinta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gender differences i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was influenced by the length of working hours and the age of children.The feasible solution i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policy support; schools should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rom various channels, integrate social resources from many aspects; parents and guardians create a warm family atmosphere; schools, schools and societies form a joint force.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should be given to children left behind.
【作者单位】: 成都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都大学国培中小学项目办;成都广播电视大学科研科;
【基金】: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2013年度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编号CSXL-132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慧斌;;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略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3 唐有财;符平;;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基于亲子分离具体化的实证研究[J];人口学刊;2011年05期

4 郭文姣;黄俊伟;;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5 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平;;从学习习惯不良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困惑[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陈荣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才智;2010年03期

3 向冬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教育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徐建财;邓远平;;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汪志彬;;恣情成长的烦恼——评何世华的长篇小说《沈小品的幸福憧憬》[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唐华生;王正兰;叶怀凡;;四川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刘凤婷;;农村留守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体质健康的研究[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李万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以乐山市五通桥区为例[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9 温晓帆;柴瑞桢;;探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2年04期

10 孙丽璐;;移民文化适应中的代际现象[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云森;;自选择、父母外出以及不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表现——基于倾向分数匹配方法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岑怡;;隔代监护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问题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攀;汤永隆;王大治;;农村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5 廖宇飞;;论日本家庭制度变化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以影片《菊次郎的夏天》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肖亚洲;湖南某县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卫生服务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宋瑜;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袁卫华;农民子女教育投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于海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蒲婷婷;陇南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桂林;山东菏泽“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文静;未成年人监护的若干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0年

9 周定;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与学校的教育应对[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蒋晓娜;农村幼儿园留守幼儿情感状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问题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2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4 张大均,冯正直;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和结构初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5 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信效度再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4期

6 李海垒;张文新;张金宝;;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的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7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王秋香;;家庭功能弱化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J];文史博览;2006年14期

9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10 胡枫;李善同;;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基于5城市农民工调查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志强;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叶曼;湖南省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杜琼;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新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陈利虎,马洪涛;谈心理健康教育与“减负”[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翟安平,张懿红;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社科纵横;2000年01期

4 张亚东,刘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10期

5 王丽芹,陈凤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叶水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彭志毅;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甄丽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0年02期

9 武思敏;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J];江西教育科研;2000年06期

10 黄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初探[J];宜春医专学报;200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洪文建;;社会转型期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2 黄怀宁;;制定心理健康的可操作标准突破青少年发展的心理瓶颈[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3 胡邓;王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宋振韶;;高校教师的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6 郭辉;李蔓荻;祖娜;;加强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的探索与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7 郑莉君;韩蔓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探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郑莉君;;维护心理健康迎接21世纪的到来[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苏娟;;论开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意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10 周福轩;罗晓燕;吴清华;;“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婷;心理健康辅导员呼之欲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郑家艳 实习生 孔敏;关注孩子心理健康[N];重庆日报;2000年

3 任伟;学校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俞文智;心理健康教育初探[N];楚雄日报(汉);2005年

5 张青松;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N];河南日报;2004年

6 翟金国 赵靖平;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N];健康报;2004年

7 任芳文;心理健康教育:一两的预防胜过一斤的治疗[N];辽宁日报;2002年

8 刘佳;心理健康教育别忘了农村[N];四川日报;2003年

9 孙刚;中小学开评心理健康[N];天津日报;2004年

10 保健时报特约专家 许建阳;单亲孩子心理健康靠家长[N];保健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肖e,

本文编号:1718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718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a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