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教师创造力发展的文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06 20:37

  本文选题:教师 切入点:创造力 出处:《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02期


【摘要】:创造力是教师的关键素质之一,而分析教师创造力发展的重要角度之一是文化角度。教师创造力发展的文化意义主要有:是教师文化的一项重要构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条件;是促进中华文化振兴的重要条件之一。文化对教师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影响教师创造的价值观;影响教师创造的心智能力;影响教师创造的人格特征;是教师创造力发展的重要资源。促进教师创造力发展的文化方略主要有:增强学校共同体的创造价值观;将教师创造化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全校营造教师创造的文化情境;从文化层面振兴教师的创造性学习。
[Abstract]:Creativity is one of the key qualities of teachers, and cul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ngle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creativity.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creativity is as follows: i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eacher culture, it is the primary cond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culture, and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ditions to promote the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creativity mainly includes the values of teachers' creation, the mental ability of teachers' creation,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creativity, and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of teachers' creativity development.The cultural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creativity include: strengthening the creative values of the school community, turning the teacher's creation into rich and colorful forms, creating the cultural situation created by the teachers in the whole school;To revitalize teachers' creative learning from the cultural level.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7 蔡庸礼;;写作文化精神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杨增和;论佛教对日本物语文学思维图式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李恩来;符号的世界——人学理论的一次新突破——恩斯特·卡西尔人学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褚连波;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晓静;向晶;;学校变革:一种文化的视角[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中男;考试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湖海;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0年04期

2 丁玲;给孩子发展创造力留一片“空间”[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年S3期

3 刘福才;家庭教育要注重儿童创造力发展[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年S5期

4 刘化军,郭佩萍;创造力的实践本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5 莫飞平,刘光辉;教育创造力:教师教育中永恒的主题[J];娄底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6 许颖,刘朝辉;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的具体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莫飞平;教育创造力:教师教育中永恒的主题[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张知远;创造力问题的心理学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9 胡灵敏;关于创造力形成问题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3年12期

10 张建平;论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心理阻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施建农;;素质教育、创造力发展与人才培养[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胡敏中;;论人的创造力[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一萍;;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A];首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4 刘萍萍;施建农;;不同受教育背景的公众对于高创造力归因的认知差异[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童颖;;科学活动中大班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11年

6 马敏;;相似论指导下幼儿创造力的培养[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韩稳;张景焕;;初中生创造力发展特点[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创造力,,如何由可能变为现实[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徐慧玲 本报记者 丁秀伟;课业负担等制约儿童创造力的发展[N];中国妇女报;2013年

3 罗玲玲;让创造力教育点燃创新火苗[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向利 孟逸君;青少年创造力:托举未来的梦想[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潘强;创造力:激情燃烧的灵智引擎[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关雨新;小学生创造力发展变化的特点[N];通辽日报;2009年

7 山东省梁山县韩垓镇第一中心小学 崔玉秋;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N];学知报;2011年

8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丁念金;创造力发展:被忽略的教师素养要素[N];中国教育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董毅然;四大因素扼杀中国人创造力[N];北京科技报;2005年

10 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北区幼儿园园长 齐润仙;角色游戏激发幼儿创造力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起宏;文化、教育、经济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陈德辉;多层面组织创造力模型的探索[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燕京晶;中国研究生创造力考察与培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王婕;大学生领导力对创造力的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桂荣;自主支持和因果定向对创造力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晓琴;论创造力的可教育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冠华;创造力的可教育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符程;大学生模糊容忍力与其创造力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夏少萍;大学生技术创造力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玉峰;高中生物理创造力的基础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富文;课堂环境、中学生思维风格与语文创造力关系[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莉;创造力的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赵丽;创造力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10 章淼榕;儿童创造力及其社区培养方案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18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718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f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