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实践性德育课程体系构建
本文选题:学校实践性德育 + 德育课程体系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07期
【摘要】: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是德育的重要环节,针对道德教育在时效性、有效性和针对性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实践性的德育活动教育成为必然选择。学校实践性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不仅需要落实国家对青少年的道德要求,更应将其内化为学生的固有品质,同时外显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在此过程中,学校应有完整的德育体系予以支持,"先破后立",在积极的德育目标指引下,创建良好的学校道德生活,丰富学校道德教育活动,密切与实际相联系,实现德育课程生活化与实践化的追求。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moral education. In view of the drawbacks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aspects of timeliness, effectiveness and pertinence, practical mor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n schools not only needs to fulfill the moral requirements of the state to teenagers, but also should be internalized as the inherent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should be shown as good moral behavior of students.In this process, the school should have a complete moral education system to support, "break first, then st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positive moral education goal, create a good school moral life, enrich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ctual situation.Realize the pursuit of life and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城乡一体化教育运行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4SKBO28)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詹万生;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伟;王宁西;;试论道德教育的行为规范养成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何冲;;论构建多样化德育内容体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9期
3 顾宏松;刍议大学生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养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李勇蕾;;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张琳;;中职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的思考[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王夫营;;大学德育中课程设置人本化的彰显[J];才智;2008年14期
7 王琳贺;;如何做好学员的表率[J];才智;2009年07期
8 韩菊芳;;浅议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2010年04期
9 张煦春;;儒家传统思想下文化德育模式的探析[J];才智;2011年34期
10 张澍军;试论德育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J];长白学刊;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丹;;写真话 抒真情 做真人——从生活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铸炼做人[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廖国义;;求新务实 润物无声——独具特色的隆回二中“三色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阮登方;佛教戒定慧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涛;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高亚杰;战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唐爱民;道德教育范畴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曹影;德育职能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竭长光;论德育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智慧;人的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韦冬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和规律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孝忠;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崔雅男;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德育目标构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道德教育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陆正芳;“研训教一体化”中小学德育管理者培训模式的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5 高峰;高校全方位德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恒学;高校德育人性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瑞云;大学生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研究及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宓;高校危机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颖;转型期中国学校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胡丽;职业学校学生德育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才明;高校德育中的活动性德育[J];滁州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翟惠根;;“创新性德育”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年14期
3 李书华;;区域性德育网站和校园网德育平台建设的效能思考[J];中国德育;2007年03期
4 姚春雷;侯蔚;;试析发展性德育的理性归因[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8期
5 刘必豪;;开展研究性德育的实践与感悟[J];中小学管理;2008年05期
6 包鹏远;;以发展性德育研究 促学生全面发展——谈万泉小学的发展性德育实践研究[J];中国德育;2008年11期
7 李大健;;生活化:高校人本性德育的真谛[J];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8 张岩;;高校中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关系[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敬枫蓉;祖霞;;志愿服务:高校实践性德育的有力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10 李静;;知性德育的辩白——对知性德育的重新认识[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颜凤岭;;主体——发展性德育的实践与探讨[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河北区昆纬路第一小学 杨景香;以实践性德育为载体 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新模式[N];天津教育报;2013年
2 汲安庆;“立校”贵在“立人”[N];厦门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平;当前学校发展性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秋明;发展性德育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国华;高校发展性德育模式的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吕娜;论知性德育与生活的割裂[D];吉林大学;2008年
5 沈正东;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素凤;自主性德育建构的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徐建平;主体间性德育理论与实践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卓秀坚;渗透性德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庞伟芳;中小学活动性德育课程:实践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乔红丽;中师潜在性德育实践活动途径体系之构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35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735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