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新授课中不同类型学生活动的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0 23:41

  本文选题:课堂教学 + 学生活动 ; 参考:《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05期


【摘要】: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信息加工时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新授课中,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学生活动和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生活动具有不同的学生活动要素。教师要依据学生活动要素设计相应的课堂观察量表,以便有效观察学习陈述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的学生活动。
[Abstract]:Declarative knowledge and procedural knowledge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refore, in the new teaching, students' activities of learning declarative knowledge and learning procedural knowledge have different student activity elements. Teachers should design the correspond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 scale according to the elements of students' activities in order to observe students' activities of declarative knowledge or procedural knowledge effectively.
【作者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中小学重点课题“化学学科促进学生深入思维的连续性问题情境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ABA11022)和“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尤炜;;听评课的现存问题和范式转型——崔允o7教授答记者问[J];基础教育课程;2007年11期

2 任宝华;;如何获得学生思维深入、认识发展的证据——以化学课堂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09期

3 杨玉东;;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其平;;高师院校公共心理学和谐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安庆师范学院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李晓菊;段振丰;;新课程背景下贫困地区初中教师状况调查报告[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李淑君;;成人教育应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策略的培养[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冯u&中;理工科院校导师对研究生管理问题的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李春燕;李祥承;王莉;;动机理论激发班干部工作自主性作用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胡铸妍;;从高校“急嫁族”透视高校教育的弊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8期

7 刘红庆;;浅析主题式学习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1期

8 闵会玲;;浅议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9 刘丹;浅谈"问题解决"教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10 赵娱娟;;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激励策略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茜子;;试论博物馆教育人员的专业素养构成[A];博物馆学文集7[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中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多维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可兴;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鸿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张长城;中学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银心;马来西亚国民中学初中华文教材中的价值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范兆兰;动态评估理论与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冯振举;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整合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张新宇;化学教科书中元素知识的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沙清;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常果;基于学习风格的英语课外辅助教学实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林海兰;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庄莉贤;小学语文教科书性别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骏;基于语境理论的记忆策略训练在中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储育民;思想政治课策略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曼泓;高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懿;交往教学理论在中职应用文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永花;“讲学稿”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二虎;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任宝华;;创设连续性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对一种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化学教育;2010年10期

3 周志平;论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4期

4 许铁梅;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与教学设计[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胡久华;;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视角对教科书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6 张文广;中学生化学思维品质的训练探索[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侠;;不可或缺的课堂观察[J];时代教育;2007年14期

2 张菊荣;闵荣生;;课堂观察:走向“主题思考”[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年01期

3 李忠洲;课堂观察的几个维度[J];中小学管理;2002年06期

4 张树德;传统语言课堂观察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高教论坛;2003年06期

5 陈如平;教师的课堂观察技能及其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4年23期

6 清风;;课堂观察法[J];新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3期

7 张国伟;论课堂观察[J];教育探索;2005年02期

8 黄华;;教师与学者对话录(六)——关于“课堂观察”[J];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06期

9 张菊荣;;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和初步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9期

10 张菊荣;;课堂观察:基于实践改进的研究“革命”[J];江苏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范志孝;;从课堂观察研究入手,探索校本教研[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2 崔建;尹俊恒;;利用课堂观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研究报告[A];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刚;;对一个彝族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分析——基于课堂观察和访谈的个案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安晓镜;王敏;朱冬梅;;影响农村初中非优等生的学习兴趣的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小雅;基于合作的课堂观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江苏省天一中学 沈茂德;课堂观察:教学质量管理的起点[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张菊荣;课堂观察:改变学校的研究文化[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4 本报记者 夏禾;“课堂观察”激活吴江教学[N];苏州日报;2009年

5 沈正元;课堂观察:从感性描述到理性实践[N];江苏教育报;2010年

6 第二南开中学 孙茁;课堂观察开辟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N];天津教育报;2011年

7 黄梅县教研室 吴吉成;学会课堂观察 提高课堂质效[N];黄冈日报;2010年

8 民权实验中学 王喜平;课堂观察,引领我们前进[N];学知报;2011年

9 吴江市教育局 沈正元;课堂观察:破解听课评课低效难题[N];江苏教育报;2011年

10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张菊荣;苏霍姆林斯基的“课堂观察”[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瑶;课堂观察方法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余芳艳;民族志意义上的课堂观察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3 宫兆鑫;教师课堂观察能力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冰如;课堂观察工具评价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徐福敏;善用“课堂观察”建构“实效性语文课堂”[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建新;“课堂观察”提高初中科学教学水平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7 张伟振;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吴建琴;高中数学课堂观察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9 梁新艳;网络环境下《课堂观察》课程的开发[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董海燕;基于课堂观察改进初中英语教学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80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780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c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