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教育的复杂性与非线性规律

发布时间:2018-04-22 12:14

  本文选题:教育复杂性 + 教育规律 ; 参考:《现代教育管理》2015年07期


【摘要】:教育原本复杂,但传统的教育规律探寻尽力将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简约化,在根本上回避、忽视和漠视了教育之原本复杂性。复杂性思维的崛起要求教育规律研究的理性回归。教育规律是非线性规律。教育中不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教育具有因果非等当性,教育规律是一种混沌序,是有序与无序、必然与偶然、确定与随机交混生成的统一体。教育规律不是绝对必然和确定不移的规律,而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与一定的弹性必然性的复杂的非线性交混中体现出来的规律,它是一种演化过程规律,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联系和趋势。教育规律应从自然逻辑、历史趋势、普遍人性和道德理性四个维度去探寻和检视。我们应从把握初始条件、重视偶然性、重视关系网络、创造多样性、造就对话涨落等方面去顺应、掌握和运用这种教育规律。
[Abstract]:Education is originally complicated, but the traditional law of education tries its best to simplify and simplify the complex educational phenomenon, avoid it fundamentally, ignore and ignore the original complexity of education. The rise of complex thinking requires the rational return of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laws. The law of education is nonlinear. There is no strict linear relation in education. Education has causality non-equivalence. The law of education is a chaotic order, order and disorder, inevitable and accidental, the unity of determination and random intermingling. The law of education is not the law of absolute necessity and certainty, but the law embodied in the complicated nonlinear mixing of countless fortuitousness and certain elastic inevitability, which is a law of evolution process. Is a relatively stable connection and trend. The law of education should be explored and examined from four dimensions: natural logic, historical trend, universal human nature and moral rationality. We should grasp and apply this educational law from the aspects of grasping the initial condition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chanc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network, creating diversity, bringing up the fluctuation of dialogue and so on.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教育管理对话范式研究”(10XJA880001) 贵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宏观理性层面的高等教育规律研究”(GDGJYJ2011004)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唐德海;李枭鹰;;论教育规律与似规律现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彭新武;复杂性科学:一场思维方式的变革[J];河北学刊;2003年03期

3 唐德海;李枭鹰;;复杂性视域中的教育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4 司晓宏;吴东方;;复杂性理论与教育的复杂性研究[J];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5 鲁洁;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J];教育研究;1998年09期

6 林夏水;非线性科学的哲学问题[J];哲学研究;1997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中的问题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田守花;学生主体及其发展探析[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陈勤;论学生主体观的理论依据及实践要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4 程从柱,包诗忠;学生参与管理的主体性教育意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刘志;;悲剧性作品对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6 张亚丽;;博尔诺夫空间观对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李二英;季伟峰;;试析当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误区与矫正[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王婷婷;;CET与素质教育的平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8期

10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伟;王鹤春;宋占丰;;复杂理论视角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教育学方法论是什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佳;;中小学STS教育的反思——基于《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的解析[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鉴;;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光国;张善继;;构建学校素质教育机制实验研究[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陈伟;;关于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从复杂理论视角的分析[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陈伟;;关于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从复杂理论视角的分析[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许人;新塘乡土家族仪典文化与教育法实施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7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郭玲;基于复杂性范式视角的科学发展观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沙小妹;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4 田亚婕;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班主任专业素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楠;中职生思想品德的自主建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章亮;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锋;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姜维东;高等艺术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李明菊;论教师的教学自主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晶;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喜亭;关于教育规律客观性质的几个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03期

2 郝文武;;也谈教育规律的分类[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3年06期

3 孙慧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陈一壮;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方法”思想及其在教育领域内的体现[J];教育科学;2004年02期

5 曹树真;浅论教育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1期

6 鲁洁;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J];教育研究;1998年09期

7 郭晓明;论教学论的实践转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何宝安;关于教育规律的分类学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9 维之;;试论因果关系的普遍性[J];社会科学动态;2000年07期

10 彭永泉;正确处理市场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关系──谈师范教育体制改革[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玉东;;教育规律本质上是非线性规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1期

2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程浩 王明明;把握线性叠加的非线性规律[N];中国国防报;2010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洪玉华;观察:《规定》出台与网络视频监管[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本文编号:1787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787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1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