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思潮对新生代大学生思维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多元文化 + 大学生 ; 参考:《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年03期
【摘要】:本研究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问卷编制的基础上,对六所高校68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多元文化的特点对新生代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元文化的差异性、交往性、平等性、内聚性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四个维度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251-显著.0.693间。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模型拟合良好,各拟合指数分别为X2/df=1.318,GFI=0.934,AGFI=0.908,NNFI=0.912,CFI=0.974,RMSEA=0.047。其中,多元文化的差异性对思维方式的协变性、整体性和变化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交往性特点对思维方式的整体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内聚性对思维方式的变化性有显著负向影响、协变性有显著正向影响。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in-depth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compilation, 680 college students from six universiti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influence of multi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thinking mode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multiculturalism, communication, equality and cohesion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he think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between 0.251 and 0.693. The model of the influence of multiculturalism on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well fitted, and the fitting indexes were X2 / df1. 318 / GFI = 0.934 / AGFI 0.908 / NNFI 0.912 / CFI 0.974 / RMSEAA 0.047 respectively. Among them, the diversity of multi-cultur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covariance, integrity and variability of thinking mod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ntegrity of thinking mode. Cohesion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change of thinking mode, while covarianc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批准号ADA1308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YWF-14—RWXY-009)的资助
【分类号】:G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新华,任军莉;试论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及其文化根源[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2 路翠萍;;大学生思维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4期
3 侯玉波;;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思维方式[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4 刘思言;;多元文化思潮下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J];知识经济;2013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程;;对英汉考试作文中草拟提纲情况的调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喻小继;;中西思维模式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吴桂韩;;文化软实力基础问题与发展战略新探[J];长江论坛;2011年02期
4 葛红芳;张衡浑天说与托勒密地心说的比较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李廷睿;侯玉波;;儒家式应对的心理结构及其验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6 王荆易;;从中庸之道来看中西传统思维方式差异[J];经营管理者;2011年05期
7 王亮亮;张俊杰;;浅谈中医在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08年11期
8 范向阳;滕建隆;;我国文化心理学研究之回顾与展望[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柳伟;;克服心理困境的“短板”——大学生的心理困境和人际关系浅析[J];才智;2012年32期
10 陈晓惠;方明;罗平;;藏汉大学生思维方式发展特点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洪安;郑俊虎;;中国企业员工沉默行为的文化根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国安;苏世兰;张炳江;;基于FAHP的择偶吻合度模型的构筑[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3(1)][C];2013年
3 陈洪安;郑俊虎;;中国企业员工沉默行为的文化根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兆良;宽恕内涵的本土心理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爱莲;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核心胜任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顾波;马克思人本心理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谢延浩;个体差异、参照体选择与意义建构对薪酬满意的作用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宋仲玲;知觉对股价的作用:映射认知有限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晓;表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现代建筑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禹国峰;和谐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梅胜军;转型变革中的组织危机感及其对战略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张鹏;品牌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与仿真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许爱红;基于证据的学校持续改进[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天英;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应对方式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2 陈玉焕;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前瞻性应对方式及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矫欣欣;中国人爱情宿命观的心理学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冠民;归国人员的回归适应及其与人格特质、思维方式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艳;中庸思维对员工合作竞争态度、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6 袁远;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提高应对技能的训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丛群超;大学生的思维风格、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8 董振华;高中生心理资本、学习倦怠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启明;中庸实践思维、心理弹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黄双权;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登峰,崔红;文化、语言、人格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刘京美;加强学生事务管理 应对多元文化挑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3 胡忠玲;;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01期
4 池卫东;;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现状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8年02期
5 王登峰,崔红;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的编制过程与初步结果[J];心理学报;2003年01期
6 侯玉波;;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思维方式[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7 覃萍;卢红;;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困惑与文化导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年10期
8 梁宝勇,郭倩玉,郭良才,杜桂芝,刘畅;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Ⅱ-应付方式的评定、分类与估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年04期
9 路翠萍;;大学生思维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3期
10 侯玉波;张梦;王歆;;青少年思维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国亮;;培养学生思维方式[J];中国西部;2013年09期
2 张月珍;当前对学生思维方式培养的思考[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侯东成,许建文;析网络环境中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8期
4 林文娟;;“读图”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科教文汇;2006年02期
5 卢文忠;试论大学生思维方式的科学化[J];江汉论坛;1999年04期
6 王二南;;教学生思维方式的开放[J];小学教学研究;2003年07期
7 胡扬;网络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与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李明;刘文;;大学生思维方式特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年01期
9 杨东海;;读图时代图像阅读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8期
10 于伟;大学生思维方式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明;刘文;胡日勒;;大学生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相关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周惠玉;刘丽红;韩茹;;大学生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搭建国际讲台 全球皆有同窗[N];文汇报;2010年
2 本报驻河南记者 张明灿;做人低调,扎扎实实;做事高调,恪尽职守[N];中国旅游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平平;中学生思维方式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2 雷林果;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维方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3 王敏;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型[D];山西大学;2010年
4 肖冰滢;文化启动对大学生思维方式影响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56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05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