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识成智”:课程知识教学的“破”与“立”
本文选题:“转识成智” + 课程知识 ; 参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07期
【摘要】:基于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演化过程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机制,可以看出课程知识教学中知识与智慧的"联姻"状况,这也使得"转识成智"成为当代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在当下课堂中存在着课程知识教学被遮蔽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离身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的"主体架空"与"情境无涉";"工具理性":课程知识教学的"事实中立"与"教化拜物";"意义迷失":课程知识教学的"对话屏蔽"与"智慧窄化"。课程知识教学的解蔽过程,即"破"遮蔽而"立"本原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具身体悟":课程知识教学的"主体在场"与"情境嵌入";"视域融合":课程知识教学的"价值负载"与"教育学化";"意义回归":课程知识教学的"对话敞开"与"智慧生成"。最终,在"转识成智"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圆融"的智慧境界。
[Abstract]:Based o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nd wisdo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we can see the "marriage" situation of knowledge and wisdom in the course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which makes the "turn into wisdom" become a value orientation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In the present class, there are a phenomenon that the course knowledge is obscured in the present class, which is mainly shown in three On the other hand, "departure knowledge": "subject erect" and "context free" in curriculum knowledge teaching;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factual neutrality" and "teaching fetishism" in curriculum knowledge teaching; "loss of meaning": "dialogue shielding" and "narrowing of wisdom" in curriculum knowledge teaching. The process of "breaking" and "standing" the original process of course knowledge teaching is the main manifestation. In three aspects, "body understanding": "subject presence" and "situational embeddedness" in the course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teaching; "visual field integration": "value load" and "pedagogy" in curriculum knowledge teaching; "significance return": "open dialogue" and "wisdom generation" in the course of knowledge teaching. Finally, in the process of "turning knowledge into wisdom", a "harmonious" realm of wisdom is achieved.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江苏省2014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去蔽与还原:小学数学阅读研究》(项目批准编号:KYZZ03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靖国平;;知识与智慧:教育价值的演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2 苏鸿;;意义世界视野下的课程知识观[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5期
3 李恒威;盛晓明;;认知的具身化[J];科学学研究;2006年02期
4 蒋开君;;教育哲学中基本概念“身体”的考察与知识论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22期
5 石中英;知识性质的转变与教育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6 杨素萍;;知识观视域下国外课程理论的演进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7 靖国平;;“转识成智”:当代教育的一种价值走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3期
8 郭静;魏宏聚;;培养学生个人知识:教育“转识成智”的途径[J];教育科学论坛;2009年03期
9 滕衍平;;教学意义的迷失及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庆华;;高校法学教师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2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方银霞;;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4 郭翠菊;论怀特海的教育艺术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郭翠菊;;论教师教育中教育学教学的“史·思·用”三维模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杨丽;温恒福;;怀特海对17世纪实体哲学的批判[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7 赵景春;;构建教师行动教育中的实效性课程体系——以教学课例为载体的继续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赵国栋;关于信息通讯技术对大学教学影响的理论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9 计国君;;大学的组织养生成长及价值管理[J];图书与情报;2006年06期
10 黄幼菲;;公共智慧服务、知识自由与转知成慧[J];图书与情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地方性知识学校传承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反思[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吴朋飞;;涉身认知浅谈[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申慧林;;职业培训中的功利主义研究及对策[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董朝霞;张译文;;党的“十八大”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体系设计[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5 陈黎琴;陈鹏飞;赵恒海;;基于情景学习管理决策模拟学生态度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6 鲍俊晓;;萨特论现象学意向性理论[A];江苏省美学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7 苏强;教师的课程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文龙;小学体育课运用游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罗国锋;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轶;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及策略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陶艳;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华庚;提高民办高职业教育质量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宋杏爽;高校学生公寓多功能家具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安燕;高职《公共关系》实训课教学模块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何如一;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司法警官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志奇;中国传统义利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刘威;高中语文生活化试题命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民治;爱因斯坦的科学美学思想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俞吾金;超越知识论——论西方哲学主导精神的根本转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3 何孔潮;;对话教学“流行病”面面观[J];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11期
4 靖国平;析符合性知识教育与批判性知识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1期
5 徐继存;教师生活重塑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6 李恒威;盛晓明;;认知的具身化[J];科学学研究;2006年02期
7 刘云杉,吴康宁,程晓樵,吴永军;学生课堂言语交往的社会学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8 冯晓虎;;论莱柯夫术语“Embodiment”译名[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马勇军;;国外对科学教材中融入科学史的研究评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年01期
10 杨广军;俎源源;;差异与均衡——美国典型高中物理教材设计特点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龙;认识论的先验转向和生存论转向——以生存论维度重新理解认识论[D];吉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婷;论教学的观念创新[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陆文静,刘喜波;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探讨[J];绥化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3 林秀凤;论知识教学与兴趣学习[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潘洪建,吴中才;知识掌握:教学的首要目标[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年05期
5 苏红;;以人为本:知识教学改革的方向[J];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曾令英;;从基于努力教育的视角重新定位素质教育中的知识教学[J];沧桑;2006年03期
7 李召存;;反思知识教学的认识论基础[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11期
8 杨光海;杨红霞;;精神生成:知识教学的深度追求[J];教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9 周艳;;从确定到不确定——传统知识教学的现代转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10 李红举;;在实践中思变和成长——关于教学反思的讨论[J];成功(教育);2008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周志平(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知识教学:教育的中心任务[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新疆哈密石油一中 简士文;做一个有幽默感的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佟庆伟 孙倩;教师的通识化教育[N];大众科技报;2003年
4 郭元祥;我们需要关注知识之后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阎亚军;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丹;学生惰性知识的形成机制及其改进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伟娜;深度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苗建红;论学生与知识的关系[D];山西大学;2008年
4 刘国艳;知识批判及对知识教育改革的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钟朋;课程如何应对底层学生的教育冲突经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90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090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