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蔓延及其对策分析
本文选题:课程 + 课程蔓延 ; 参考:《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04期
【摘要】:后现代课程观抛弃现代课程观"课程即跑道"的相对静止观,提出"课程是跑的过程和经验"的动态课程观念。教育现实中,为了追求这一理念,课程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已然成为主流,并导致实践中课程的容量急剧扩展,课程呈现蔓延态势。课程蔓延值得商榷,解决课程蔓延,需正确理解课程丰富性的内涵,避免课程内容盲目扩展;扬弃现代课程的理念,保留相关有意义的观念;辩证地看待"非线性思维"与"自组织"理论。
[Abstract]:The postmodern curriculum view abandons the relative stillness view of the modern curriculum concept "course is runway" and puts forward the dynamic curriculum concept of "course is the course and experience". In order to pursue this idea, in order to pursue this idea, the richness and uncertainty of the curriculum have become the mainstream, which leads to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curriculum capacity in practice and the spread of the curriculum. The spread of curriculum should be debatable. To solve the spread of curriculum, it is necessary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curriculum richness, avoid the blind expans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discard the concept of modern curriculum, retain relevant meaningful ideas, and dialectically view the theory of "nonlinear thinking" and "self organiz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安徽省2013年度省级规划重点课题“普遍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研究”(JG13008)的成果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于慧慧;刘要悟;;多尔后现代课程观质疑[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2 徐瑞;;后现代课程观的理论创新与不足[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18期
3 刘佳;;后现代课程观下的课程内容新品质[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尹小敏;;对话理论视野下学生课堂话语权的构建原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戴媛媛;;《说文解字》“心”部字与常用简化汉字对应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鲁捷;;透视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徐晓宇;;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曹佳蕾;;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相关概念界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姜素红;;环境公平价值体系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陈建先;;政府公共决策的利益博弈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安卫华;;积极应对入世,建设信用政府[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7 井敏;;服务型政府概念辨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王立志;;企业培训体系建设[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郑伯承;;世界语与术语工作[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10 翁奕波;;论学术期刊的准商品属性[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斌;论品牌名称命名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应云总;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刘安琪;企业文化视域中的青年职工政治社会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子建,尹弘飚;后现代视野中的课程实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潘洪建;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明海;后现代课程观的新视野[J];语文建设;2002年06期
2 蔡铁权;;后现代课程观和创新思维的自组织理论基础[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6期
3 解学仁;后现代课程观与教师角色转变[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容中逵;论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及当前我国课程实践的定位[J];基础教育研究;2003年Z2期
5 容中远;论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及当前我国课程实践的定位[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03期
6 容中逵;论多尔后现代课程观及当前我国课程实践的定位[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03期
7 乔纳斯·F.索尔蒂斯;《后现代课程观》:走向开放、多元和不确定的后现代历险[J];教师之友;2004年11期
8 郭海燕;从后现代课程观看瑞吉欧课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9 于慧慧,刘要悟;对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的些许质疑[J];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10期
10 胡云飞;审美取向的后现代课程观散论[J];江苏高教;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程萍;李广洲;;后现代课程观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后现代观念[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宁虹;;从跑道到跑的过程——课程改革新理念与教师专业化[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邹绮文;后现代课程观下的精品课程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2 张灵芝;后现代课程观及其在中国的适切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吕新华;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苑晓西;后现代课程观比较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5 谭凤;后现代课程观视角下的高校双语课程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王玉娥;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中的阅读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凤英;后现代课程观与语文教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爱华;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下的地理教材再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97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097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