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慕课和翻转课堂体验实证研究——基于231条在线学习日志分析
本文选题:慕课 + 翻转课堂 ; 参考:《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年05期
【摘要】:随着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流行,很多研究开始关注师生在慕课以及翻转课堂中的体验。为深入了解高校学生的慕课体验,寻求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在本科生课程"网络与远程教育"中,运用将慕课融入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利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 8对收集到的231条在线学习日志进行编码,围绕学习者、教师、课程、技术、环境五个维度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在慕课融入的翻转课堂学习中,学习者情感体验丰富,知识技能以及元认知能力得到提升,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在与他人互动方面,相比在线交流,学习者偏好面对面的交流讨论;教师对学习者的指导与鼓励非常重要;多元评价方式能让学习者体验到学习过程比最后得分更为重要。尽管慕课融入的翻转课堂因其形式的灵活性、自主性、多元化等特征深受学习者喜爱,但也存在访问限制、视频形式单一、语言障碍等问题。在具体实施慕课融入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时,应注意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与保障,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和过程性评价内容,创设良好的强调互动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admiration and flipping classes, many studies have begun to focus on the experienc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In order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experience of th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eek a new method for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Zhejia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 applies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Network and distance Education". By 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software NVivo8, 231 online learning logs are encoded and analyzed around five dimensions: learner, teacher, curriculum,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The study found that in the overturned classroom learning, learners' emotional experience, knowledge skills and metacognitive ability were improved, ideas and ideas changed, and the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was compared to online communication. Learners prefer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ion; teachers' guidance and encouragement to learners are very important; multiple evaluation can enable learners to experience the learning proces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final score. Although the flipped classroom is popular with learners because of its flexibility, autonomy and diversity,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limited access, single video format, language barrier and so on. When implementing the innovativ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rovide perfect technical support and guarantee, design diversified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process evaluation contents, and create a good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rol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change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背景下中国高校的应对策略研究”(13CGL113) 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3020)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董志霞;郑晓齐;;技术培训机构学员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的归因分析——一项基于NVivo的质性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2 罗红卫;丁武;王强科;牛健;李莹;;开放英语教育零辍学现象之情感因素研究——一项基于NVivo的质性研究报告[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 李艳;张慕华;;国内外代表性MOOCs项目比较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4 苏們;罗燕;;技术神话还是教育革命?——MOOCs对高等教育的冲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5 袁智强;;用NVivo分析数学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观[J];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09期
6 张振虹;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7 于文浩;;活动理论视角下企业学习团队专业能力发展的特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慧;李萌;;CAT技术及MOOC在医学教育中的联合应用模式探讨[J];福建电脑;2013年09期
2 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11期
3 杨九民;郭晓梅;严莉;;MOOC对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4 林沛;李军;孙亮;高翔;;MOOCs下一种高校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改进建设方案[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5 刘继斌;赵晓宇;黄纪军;刘培国;;MOOC对我国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年04期
6 孙浩;邹焕新;计科峰;周石琳;;从MOOC到MOORE——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军校研究生混合式课程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年04期
7 叶昭晖;邹刚;柯水洲;姚煊道;;基于MOOC理念的军校网络教学资源整合及共享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年04期
8 赵玉宁;;MOOC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J];才智;2013年12期
9 郑雅君;陆f ;;MOOC3.0:朝向大学本体的教学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14年01期
10 温玉婷;;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研究综述[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晓平;崔立新;刘丹妮;;网络教育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研究[A];中国软科学二零一四增刊[C];2014年
2 于丽;赵雯晖;张文婧;鹿彬彬;;从Coursera到爱课程[A];传承与创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C];2014年
3 刘建真;;MOOC发展及应对措施初探[A];计算机与教育:实践、创新、未来——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苑苑;云计算环境下的开放课程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康媛(Mboni Kibelloh);E-Learning在女性高等教育中的采纳研究:来自中国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亮;陕西省高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隋岚;微博对组织内领导力提升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董利亚;中学课堂教学互动的微观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4 黄哲;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张肖;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学习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田超;网络开放课程资源建设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丽霞;大学生感知到的社会支持、任务价值对网络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段晓明;期望—价值、情境兴趣对网络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任海龙;社交网络知识共享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秦俏霞;高中信息科技教材使用意见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红卫;李莹;牛健;;远程开放教育英语学习者辍学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5期
2 张建同;何鸿;;电子化学习生态系统及其评价体系的建立[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3 文秋芳,王立非;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1期
4 孙树芳;;大学外语课堂生态化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江新,郑兰琴,黄荣怀;关于隐性知识的分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6 桑新民;谢阳斌;;21世纪:学习向何处去——绿色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7 杜永新;牛健;李莹;;在困顿与沮丧中艰难前行:电大辍学生的学习体验[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8 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9 袁莉;斯蒂芬·鲍威尔;马红亮;;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10 陈虹;;有意义学习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龙海;课堂协商的一种方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2 顾锡平;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J];教育评论;2001年06期
3 朱琳;学习化社区的构建策略及政策措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10期
4 柳栋,王天蓉,汪佳敏,陆爱民,张来春;网上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5 李奇;谈学习环境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1期
6 李红波,张雪怡;《心理卫生》网络学习社区的重建[J];高教论坛;2004年02期
7 张丽艳,孙邵立;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张勇;学习资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郝贵生;对“学习”本质的哲学思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李景岳,陈竹;学习科学的兴起与建立[J];熊岳农专学报;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惠芳;;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创新学习之我见[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年
3 王三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4 何炜虎;;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5 吴桂仙;;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角色观[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6 王传莲;;《小学生自主(或合作)(或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罗莲;;浅谈班主任如何营造班级的良好学习环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8 王开良;耿琼华;;浅谈数学“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9 车桂玲;;浅谈英语学习中独立性学习方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10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春(作者单位: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做学习型公民 不断提升人的素质[N];广西日报;2003年
2 启东市紫薇小学 杨森森;在探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探究[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无锡市东亭中学 周小伟;课题学习——为数学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许建华;学习流引擎 教育服务竞风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李亚杰;学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7年
6 冯志阳;用管理手段应对学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永安市曹远学区 廖应莲;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N];三明日报;2008年
8 巢湖日报社党组书记 总编辑 杨睿;谈学习与思考[N];巢湖日报;2008年
9 陈贞彬;泰山铝业党总支让理论中心组学习“活”起来[N];中华新闻报;2008年
10 张家洼街道成技校 宋敏芳;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N];莱芜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3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姚德明;终身学习与组织学习和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永锋;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敏;国外终身学习政策推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金慧;学习支持问题库的设计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传远;教师学习:期望与现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倩;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安平;基于3G的移动学习在野外实习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艳;基于网络学习方式分析的学习网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袁红娟;基于Blending Learning理念的研究性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严加平;学习风格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玉文;论“研究性学习”理念[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建民;基于微博的微型学习资源共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程薇;知识生成视角下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10 林艳;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的生态化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00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100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