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不同类别网络课程在线学习环境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1 11:23

  本文选题:网络课程 + 在线学习 ; 参考:《中国远程教育》2015年08期


【摘要】:网络课程作为一种互联网教育传播系统和典型的在线学习方式,当前主要存在过度重视教育资源建设、缺乏网络教学活动设计和智能化工具支撑、忽视在线教学行为分析等现实问题。结合最新互联网传播模型视角下I类、C类和I+C类网络课程类别研究成果,围绕组织环境、资源环境和空间环境维度开展上述三类网络课程在线学习环境的分析与比较,并就网络课程平台、工具、资源、师生和教学活动在线学习环境五要素,提出不同类型网络课程构建策略。
[Abstract]:As an Internet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typical online learning method, the network course is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lacks the support of the design of network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intelligent tools. Ignore online teaching behavior analysis and other practical problem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class I C and I C types of online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atest Internet communication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s of these three types of online courses around the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spati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five elements of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such as network course platform, tools, resourc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re proposed, and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online course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地方服务合作处;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
【基金】:2014年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市场化运作模式与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46221958) 2014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自组织理论视角下数字教育资源平台构建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JA047) 2014年度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数字教育资源交易平台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研究”(项目编号:G14JY-14)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芳;孙福万;王迎;魏顺平;;MOOCs背景下的开放大学课程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15年01期

2 王玉龙;;基于百度文库的微课资源社区构建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年02期

3 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4 张作为;;数字教育资源电子商务市场模型与平台发展研究[J];职教通讯;2014年11期

5 郭文革;;网络课程类别分析——基于互联网教育传播模型的分析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红春;;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信息化教育——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2 吴鹏飞;马凤娟;;国外关联数据教育应用项目研究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3 童慧;杨彦军;;ICT支持的人类学习方式的发展与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4 武法提;;论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5 Jixian ZHANG;;Empirical Research of Farmer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Effect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3年08期

6 白静;;自组织理论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综述[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7 贺斌;;智慧学习:内涵、演进与趋向——学习者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8 白丽媛;陈瑛;李亚文;;高等学校智慧校园架构与应用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9 杨娟;苏菡;黄兴禄;刘洪涛;;智能学习环境下新涌现技术与学习方式配置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10 刘永权;刘海德;;开放大学未来学习中心的架构——基于PST框架的智慧学习环境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蒋东兴;付小龙;袁芳;吴海燕;刘启新;;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郑云翔;何丽珍;彭丽丽;;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新发展[A];计算机与教育:新技术、新媒体的教育应用与实践创新——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吴志刚;张红军;顾铁军;;技术支持学习环境的用户体验[A];计算机与教育:实践、创新、未来——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顾世民;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课程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王硕;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王玉玺;“遗传与进化”数字化学习系统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佳;促进学习者概念转变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殷旭彪;基于设计的数字化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3 尚晓晶;基于“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智能导学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实证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4 吴胜龙;网络时代硕士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康;智慧教室中的无线网络规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忠;信息技术环境下设计课程多元“学与教”方式的研究与实践[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7 徐扬;交互式白板支持下的中学语文阅读“一体化探究”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杨文;教育技术学之专业学习环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9 杨冠英;互动反馈系统(IRS)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晓星;手持移动设备对当代高校学生学习的支持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2 郭文革;;教育的“技术”发展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03期

3 黄荣怀;;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及战略重点[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年08期

4 郭文革;;网络学习“入侵”课堂……[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6期

5 温岩;郭文革;侯建军;;“引领”在网上异步教学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2期

6 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3期

7 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8 徐晋;张祥建;;平台经济学初探[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9 陆汝钤,石纯一,张松懋,毛希平,徐晋晖,杨萍,范路;面向Agent的常识知识库[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0年05期

10 托马斯·赫尔斯曼;郑勤华;;远程教育的变迁:新技术与成本结构变化[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龙海;课堂协商的一种方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2 顾锡平;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J];教育评论;2001年06期

3 朱琳;学习化社区的构建策略及政策措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10期

4 柳栋,王天蓉,汪佳敏,陆爱民,张来春;网上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5 李奇;谈学习环境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1期

6 李红波,张雪怡;《心理卫生》网络学习社区的重建[J];高教论坛;2004年02期

7 张丽艳,孙邵立;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张勇;学习资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郝贵生;对“学习”本质的哲学思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李景岳,陈竹;学习科学的兴起与建立[J];熊岳农专学报;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惠芳;;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创新学习之我见[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年

3 王三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4 何炜虎;;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5 吴桂仙;;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角色观[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6 王传莲;;《小学生自主(或合作)(或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罗莲;;浅谈班主任如何营造班级的良好学习环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8 王开良;耿琼华;;浅谈数学“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9 车桂玲;;浅谈英语学习中独立性学习方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10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春(作者单位: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做学习型公民 不断提升人的素质[N];广西日报;2003年

2 启东市紫薇小学 杨森森;在探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探究[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无锡市东亭中学 周小伟;课题学习——为数学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许建华;学习流引擎 教育服务竞风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李亚杰;学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7年

6 冯志阳;用管理手段应对学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永安市曹远学区 廖应莲;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N];三明日报;2008年

8 巢湖日报社党组书记 总编辑 杨睿;谈学习与思考[N];巢湖日报;2008年

9 陈贞彬;泰山铝业党总支让理论中心组学习“活”起来[N];中华新闻报;2008年

10 张家洼街道成技校 宋敏芳;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N];莱芜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3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姚德明;终身学习与组织学习和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永锋;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敏;国外终身学习政策推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金慧;学习支持问题库的设计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传远;教师学习:期望与现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倩;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安平;基于3G的移动学习在野外实习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艳;基于网络学习方式分析的学习网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袁红娟;基于Blending Learning理念的研究性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严加平;学习风格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玉文;论“研究性学习”理念[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建民;基于微博的微型学习资源共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程薇;知识生成视角下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10 林艳;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的生态化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15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115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9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