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国民性与教育”论题的百年考察与重思

发布时间:2018-12-10 16:47
【摘要】:"国民性改造"被视为中国人的现代化的开端。在当代,与社会的发展与转型相伴随,伦理思潮的涌动,教育思想的变迁,赋予国民性改造论题以鲜明的时代特征。从伦理思潮与教育实践两个维度,考察百余年来"国民性与教育"思想的流变,探寻国民性改造思潮与现代学校制度产生、教育目的转换与理想人格演变、现代国民性培养与当代教育使命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在培养现代国民性的维度上为当代教育与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character is regarded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contemporary times,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the surge of ethical thought and the change of educational thought, the theme of national character reform is endowed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ethical thought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the thought of "national character and education" 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and explores the emergence of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national character reform and modern school system,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purpose and the evolution of ideal personality.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ivation of modern national character and the mission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will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contemporary education and moral construction in the dimension of cultivating modern national character.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民初‘国民性改造’教育思想的伦理研究”(项目号:13JYB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喜亭;民族素质与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06期

2 周建超;姚静芬;;论建国后毛泽东的国民性改造思想[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年01期

3 薛刚;;新国中的往士[J];读书;2014年02期

4 教军章;;中国国民性格重塑的政治哲学考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高巍翔;;张伯苓的德育观与国民性改造[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周建超;;辛亥至“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改造国民性思想[J];江海学刊;2008年02期

7 张运红;冯增俊;;中国教育目的观的转型[J];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01期

8 谢昌逵;改造国民性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J];青年研究;2000年03期

9 伍国;;重思百年“国民性”论述[J];书屋;2006年07期

10 袁洪亮;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研究综述[J];史学月刊;200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晓虹;建国后理想人格演变与当前中国理想人格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董龙昌;;论新理学美学思想的生成背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吴春梅;略论梁启超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蒋跃波;试评曾纪泽的近代外交思想[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6 陶新勇;;论唯物辩证法与人生实践关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李国飞;彭秋香;;简论近代“新民思潮”的逻辑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谢文平,韦良德;开展美育教育 塑造高尚人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袁启君;;湘西情结与沈从文军旅小说创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李新东;;郁达夫与玄镇健的小说创作的时代特征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苗连营;杨会永;;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2 王敦琴;;张謇“中体西用”的女子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刘建国;;建国后党的指导思想是否有民粹主义影响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苏刚;;瞿秋白文化思想的内涵及其成因[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5 许纪霖;;精英的社会史如何可能——从社会史角度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6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智;;1966—1978年中国党、政府与社会的结构关联:离散与畸变[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徐新平;;维新派对新闻业务的理论探讨[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9 曾繁仁;;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0 郑玉明;;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美学体系[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兵锋;上海市浦东新区业余网球教练员素质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芦迪;王韬改革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余国静;从卢广作品看纪实影像特性[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7 曾香花;梁启超新民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薛萍;梁启超的“新学语”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转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廖圣财;扬弃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凤秋;在历史中重构女性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小著;中国近代思想家对民族国家理论的认识[J];安徽史学;1999年02期

2 孙希磊;张伯苓教育思想初探[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3 但武刚;教育目的:培养现实活动的主体[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陈高原;论近代中国改造国民性的社会思潮[J];近代史研究;1992年01期

5 郑云山;辛亥前夕的国民性问题探讨[J];近代史研究;1992年01期

6 周建超;梁启超与《新民说》[J];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7 梁景时,梁景和;清末思想界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J];江汉论坛;1991年03期

8 周建超;;辛亥至“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改造国民性思想[J];江海学刊;2008年02期

9 李德顺;从情感到理性——关于我国当前道德形势的再思考(续)[J];教学与研究;2001年06期

10 梁吉生;张伯苓与南开大学[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南龙;论建国后的国民性改造范式[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侯胤;从《一朵小云》和《阿Q正传》看对国民性的批判[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魏敦友;从国民性批判到人性批判[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3期

4 贺仲明;;国民性批判:一个文化的谎言[J];探索与争鸣;2009年07期

5 张战;邓姿;;论《国画》的国民性批判主题[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敖福军;;浅析梁启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郑师渠;辛亥革命后关于国民性问题的探讨[J];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06期

8 程农;国民性批判与陈独秀的命运[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9 刘小林;论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韩月;;国民性与教育在当下的三重背离[J];当代教育科学;2013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均;;鲁迅为什么不看重《阿Q正传》——兼论国民性批判写作与启蒙主义之关系[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李卫华;“国民性批判”:论争与重思[N];文艺报;2008年

2 摩罗;“国民性批判”是否可以终结?[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王人博 演讲;“国家”中的“国民性”(二)[N];经济观察报;2014年

4 王m樅,

本文编号:2370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370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a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