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现代化学》教材的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9 08:45
教材作为课程的物化产物,在传递人类文化知识、完成个体的教化、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着“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的研究理念,本文通过对美国高中《现代化学》教材的分析,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吸取精华,为编制出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感的教材提供一定的启示。 本论文主体部分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明了本论文选题的原因及意义,指出在国际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我国目前的现状,选取美国社会中典型的中学化学教材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促进我国的高中化学教材改革。 第二部分阐明了教材分析的理论基础。教材分析应以系统方法论为指导,遵循整体性、相关性和最优化的原则,贯彻“整体—部分—整体”分析的观点、结构和功能统一的观点及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 第三部分构建了教材分析的模型。模型首先从教材所应具有的一般功能谈起,论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所具有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教材的“学材”性和教材的“范例”性上;然后,根据系统论中功能与结构的关系,模型确立了教材分析的四个要素:物理要素、审美要素、知识要素、逻辑要素;由于教材作为一个系统要与外界环境进行一定的信息交流,模型的最后一部分是对影...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 选题的原因
1.2 选题的意义
2 教材分析的理论基础--系统方法论
2.1 系统论的概念
2.2 系统论的原则
2.3 系统论的观点
3 教材分析模型的建构
3.1 教材功能的分析
3.1.1 教材与课程、教科书之间的关系
3.1.2 教材的定义
3.1.3 教材的一般功能
3.1.4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材的核心功能
3.1.5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所具有的特征
3.2 教材要素的分析
3.2.1 物理要素
3.2.2 审美要素
3.2.3 知识要素
3.2.4 逻辑要素
3.3 教材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分析
3.3.1 可行性分析
3.3.2 有效性分析
4 美国《现代化学》教材的分析
4.1 《现代化学》教材要素分析
4.1.1 物理要素
4.1.2 审美要素
4.1.3 知识要素
4.1.3.1 事实性知识
4.1.3.2 理论性知识
4.1.3.3 技能性知识
4.1.3.4 策略性知识
4.1.3.5 情意类知识
4.1.3.6 知识要素的指标分析
4.1.4 逻辑要素
4.1.4.1 逻辑要素的指标分析
4.2 《现代化学》教材的结构分析
4.2.1 教材编写的体例
4.2.2 教材编写的体系
4.3 《现代化学》教材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分析
4.3.1 可行性分析
4.3.2 有效性分析
4.4 《现代化学》教材特点分析
5 启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学化学教材中计算题编写的思考[J]. 王玲玲,毕华林. 化学教学. 2004(Z1)
[2]法国的教科书:编写、使用和培训[J]. 阿兰·肖邦,汪凌. 全球教育展望. 2003(06)
[3]多元智力论与课程评价[J]. 黄黎明,胡中锋. 课程.教材.教法. 2003(05)
[4]“为概念转变而教”策略综述[J]. P.H.Scott,H.M.Asoko,R.H.Driver,郭玉英,卢俊梅. 物理教师. 2003(05)
[5]国内外初中化学教材编写的比较研究[J]. 钱扬义,王祖浩. 化学教育. 2003(03)
[6]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J]. 靳玉乐,陈妙娥. 教育研究. 2003(03)
[7]教育思维方式的展开和构成[J]. 刘庆昌.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05)
[8]论中小学教材结构的建构[J]. 苏鸿. 课程.教材.教法. 2003(02)
[9]论教材的知识结构[J]. 任丹凤. 课程.教材.教法. 2003(02)
[10]德国完全中学化学课程的目标与内容[J]. 刘克文,张桂春. 比较教育研究. 2003(02)
本文编号:3006607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 选题的原因
1.2 选题的意义
2 教材分析的理论基础--系统方法论
2.1 系统论的概念
2.2 系统论的原则
2.3 系统论的观点
3 教材分析模型的建构
3.1 教材功能的分析
3.1.1 教材与课程、教科书之间的关系
3.1.2 教材的定义
3.1.3 教材的一般功能
3.1.4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材的核心功能
3.1.5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所具有的特征
3.2 教材要素的分析
3.2.1 物理要素
3.2.2 审美要素
3.2.3 知识要素
3.2.4 逻辑要素
3.3 教材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分析
3.3.1 可行性分析
3.3.2 有效性分析
4 美国《现代化学》教材的分析
4.1 《现代化学》教材要素分析
4.1.1 物理要素
4.1.2 审美要素
4.1.3 知识要素
4.1.3.1 事实性知识
4.1.3.2 理论性知识
4.1.3.3 技能性知识
4.1.3.4 策略性知识
4.1.3.5 情意类知识
4.1.3.6 知识要素的指标分析
4.1.4 逻辑要素
4.1.4.1 逻辑要素的指标分析
4.2 《现代化学》教材的结构分析
4.2.1 教材编写的体例
4.2.2 教材编写的体系
4.3 《现代化学》教材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分析
4.3.1 可行性分析
4.3.2 有效性分析
4.4 《现代化学》教材特点分析
5 启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学化学教材中计算题编写的思考[J]. 王玲玲,毕华林. 化学教学. 2004(Z1)
[2]法国的教科书:编写、使用和培训[J]. 阿兰·肖邦,汪凌. 全球教育展望. 2003(06)
[3]多元智力论与课程评价[J]. 黄黎明,胡中锋. 课程.教材.教法. 2003(05)
[4]“为概念转变而教”策略综述[J]. P.H.Scott,H.M.Asoko,R.H.Driver,郭玉英,卢俊梅. 物理教师. 2003(05)
[5]国内外初中化学教材编写的比较研究[J]. 钱扬义,王祖浩. 化学教育. 2003(03)
[6]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J]. 靳玉乐,陈妙娥. 教育研究. 2003(03)
[7]教育思维方式的展开和构成[J]. 刘庆昌.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05)
[8]论中小学教材结构的建构[J]. 苏鸿. 课程.教材.教法. 2003(02)
[9]论教材的知识结构[J]. 任丹凤. 课程.教材.教法. 2003(02)
[10]德国完全中学化学课程的目标与内容[J]. 刘克文,张桂春. 比较教育研究. 2003(02)
本文编号:3006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006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