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新课改中的教师教学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8 06:58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一场教育教学大变革,它投入之多,规模之大实属我国教育史上的首次,无论成败如何它都必然会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教师和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此,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既是其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保障的教师教学评价的关注,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也是时代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急切需求。 本文从探讨教师教学评价内涵入手,在批判地吸收现当代诸家评价理念的基础上,着力对传统教师教学评价和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的优劣进行了分析和定位,结合我国新课改的理论要义和实践需求,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教学评价中的评价理念、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元评价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性尝试,力在新课改评价理论和评价实践之间寻求那个必要的“支撑”和保障。因为新课改既不是一个理论的探讨,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实验,而是一次关乎教育百年的大事! “教师教学评价”是一个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飘渺的概念,它熟悉于我们的嘴边,而飘渺于我们理性的捉摸,它不同于教学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但又与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常因探讨角度的不同而闪烁于不...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 教师教学评价相关概念辨析及其涵义界定
    (一) 教师教学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1 、 测量、测验与考试,评价、评定与评估
        2 、 教师教学评价与教师评价
        3 、 教师教学评价与教学评价
        4 、 教学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与教师教学评价
    (二) “教师教学评价”涵义界定及其基本特征
        1 、 教师教学评价涵义界定
        2 、 教师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
二、 传统教师教学评价和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的理性定位
    (一) 我国传统教师教学评价的批判与反批判
        1 、 传统教师教学评价中存在的本质问题及其理论根源
        2 、 我国传统教师教学评价中所谓的“不足”,要重视但切莫夸大
        3 、 关于“传统教师教学评价批判”的再商榷
    (二) 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师教学评价的比较及其再认识
        1 、 传统教师教学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之比较
        2 、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积极探索
三、 当代评价理念的理论定位及新课改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新要求
    (一) 当代评价理念的理论定位
        1 、 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谈起
        2 、 评价与教育教学价值
        3 、 教学评价的合理性
    (二) 新课程的理解及其对教师评价提出的新要求
        1 、 新课改实施的背景再解析
        2 、 新课改“新”在哪里?--基于教师教学评价的视角
        3 、 新课改的评价观及评价侧重点
        4 、 新课改中教师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5 、 新课改中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使命及取向要求
四、 新课改中教师教学评价的统整
    (一) 新课改中教师教学评价理念既有其辨证性又各有侧重点
        1 、 评价目标重发展,兼顾甄别
        2 、 评价主体多元,凸显教师地位
        3 、 评价标准质化,适当运用量标
        4 、 评价过程客观,注重评价信息的有效
        5 、 评价方式内外渗透,表现形式多样
        6 、 评价内容全面,突出新课程
        7 、 评价结论基于评价标准,又不排斥个性
        8 、 评价结果重反馈,和谐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关系
    (二) 新课改教师教学评价的目标、功能取向应具有变动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1 、 新课改实施前的准备阶段,教师教学评价目标、功能侧重于甄别
        2 、 在新课改实施中的发展阶段,教师教学评价目标、功能侧重于发展
        3 、 在新课改的阶段总结阶段,教师教学评价要侧重“激励”
    (三) 新课改中教师教学评价过程应与若干评价新发现相结合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侧重甄别)--甄别、分类
            (1) 关于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等方面的“通识”鉴定
            (2) 关于教师承担新课程能力的确定
        第二阶段: “实验”阶段(侧重发展)--发展、提高
            (3)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见面,确立新的评价和被评价的关系并一起决定今后一段时间内主要评价和发展的具体内容
            (4) 收集信息,为公正的评价提供客观、有效的证据
            (5) 评价面谈,确定被评价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目标和提高策略
        第三阶段: 阶段总结(侧重奖惩)--激励、推进
    (四) 评价标准要因时、因地制宜,灵活而又有中心和依据
        1 、 在制定和应用教师教学标准时我们应注意一些基本问题,抓住其核心和要点
        2 、 根据新课改教师教学评价过程的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教师教学评价标准也应该各具特色
    (五) 新课改中的教师教学评价方式及教师教学评价的元评价
        1 、 关于新课改中的教师教学评价方式
        2 、 关于新课改中教师教学评价的元评价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评价的思考[J]. 姜凤华,张秋玲.  教育导刊. 2003(05)
[2]试论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念、过程和主要方法[J]. 王成全.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3(03)
[3]评定·选拔·调控·个性化表现——试析教育评价理念变化的历史轨迹[J]. 田杰.  中国教育学刊. 2003(03)
[4]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J]. 蔡伟.  中国教育学刊. 2003(03)
[5]课堂评价的新视点——关于如何通过评价教师促进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研究[J]. 毛景焕.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03)
[6]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发展趋势[J]. 蔡永红,黄天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7]论教育评价的主体多元化[J]. 蔡敏.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3(01)
[8]论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阻力所在[J]. 容中逵.  教学与管理. 2002(34)
[9]美国中小学评价的一个新视角——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共存[J]. 杨海燕.  教学与管理. 2002(25)
[10]教学认识方式优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 王本陆.  教育研究. 2002(09)



本文编号:3329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329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d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