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在歧视知觉和社会疏离感间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2-01-16 00:20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留守初中生歧视知觉与社会疏离感间的中介作用,为留守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歧视知觉问卷、青少年心理弹性问卷和青少年疏离感问卷对湖北省随机抽取的10所农村初中528名留守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初中生歧视知觉各维度与心理弹性各维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4-0.547,P值均<0.01),歧视知觉与社会疏离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610.589,P值均<0.01),心理弹性与社会疏离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72-0.689,P值均<0.01);在歧视知觉与社会疏离感之间,心理弹性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4%。结论心理弹性在初中留守生的歧视知觉对社会疏离感的影响间起中介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18,39(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个体歧视知觉问卷
1.2.2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
1.2.3 青少年疏离感问卷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留守初中生歧视知觉得分
2.2 歧视知觉、心理弹性与社会疏离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2.3 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心理弹性训练在高职医学生心理委员培训中的应用[J]. 黄辛,檀倩影,刘善景,刘雪梅,蔡篮.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1)
[2]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疏离感研究[J]. 倪凤琨.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4)
[3]农村留守学生不能被“污名化”[J]. 董奇.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4)
[4]初中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及其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 傅王倩,张磊,王达. 中国特殊教育. 2016(01)
[5]初中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及其对问题行为的影响——一项质性研究分析[J]. 张磊,傅王倩,王达,暴占光. 中国特殊教育. 2015(07)
[6]青少年被忽视经历与疏离感的关系及心理韧性调节作用的研究[J]. 邱剑,杨奇伟,安芹,唐平,李茂全.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5(03)
[7]留守儿童个体歧视知觉与应付方式关系[J]. 缪丽珺,徐小芳,盛世明. 中国公共卫生. 2015(03)
[8]心理弹性训练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杨艳. 中国学校卫生. 2015(02)
[9]初中生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 谢家树,李杰,易嫦娥,邓多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4)
[10]青少年疏离感与归因方式的关系[J]. 毕馨文.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02)
硕士论文
[1]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认知偏向特点及心理弹性训练的影响研究[D]. 彭李.第三军医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91581
【文章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18,39(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个体歧视知觉问卷
1.2.2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
1.2.3 青少年疏离感问卷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留守初中生歧视知觉得分
2.2 歧视知觉、心理弹性与社会疏离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2.3 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心理弹性训练在高职医学生心理委员培训中的应用[J]. 黄辛,檀倩影,刘善景,刘雪梅,蔡篮.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1)
[2]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疏离感研究[J]. 倪凤琨.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4)
[3]农村留守学生不能被“污名化”[J]. 董奇.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4)
[4]初中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及其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 傅王倩,张磊,王达. 中国特殊教育. 2016(01)
[5]初中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及其对问题行为的影响——一项质性研究分析[J]. 张磊,傅王倩,王达,暴占光. 中国特殊教育. 2015(07)
[6]青少年被忽视经历与疏离感的关系及心理韧性调节作用的研究[J]. 邱剑,杨奇伟,安芹,唐平,李茂全.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5(03)
[7]留守儿童个体歧视知觉与应付方式关系[J]. 缪丽珺,徐小芳,盛世明. 中国公共卫生. 2015(03)
[8]心理弹性训练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杨艳. 中国学校卫生. 2015(02)
[9]初中生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 谢家树,李杰,易嫦娥,邓多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4)
[10]青少年疏离感与归因方式的关系[J]. 毕馨文.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02)
硕士论文
[1]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认知偏向特点及心理弹性训练的影响研究[D]. 彭李.第三军医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91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59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