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课堂的螺旋模型及实现
本文关键词:一种翻转课堂的螺旋模型及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建构主义 支架学习策略 翻转课堂 螺旋模型 微课
【摘要】:本文以唯物辩证法和认知科学为理论依据,提出一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螺旋模型,给出模型各部分组成结构,介绍了模型中一个螺旋周期的运行过程。提出将支架学习策略应用于模型中的微型学习资源开发和学习活动设计,列出学习过程各典型环节的支架形式和对应活动,分析了支架对螺旋模型各阶段的支持作用。模型和实现方法的可行性已经被实践应用初步证实。
【作者单位】: 江苏开放大学无锡学院;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支架学习策略 翻转课堂 螺旋模型 微课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下的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AGA120007) 江苏开放大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放教育中的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4SEW-C-058)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教学方式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其中“翻转课堂”(the FlippedClassroom)是目前热门的研究和实践对象,这种教学模式被世界各地的教师在各自学科领域中广泛地运用。有学者介绍了一些典型案例,如基础教育领域中美国石桥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2 何克抗;;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一——对“建构主义学习原则”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认识的深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3 单从凯;王丽;;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12期
4 刘运华;衷克定;赵国庆;;新加坡微型课程研究项目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11期
5 曹育红;;“翻转课堂”在软件技术实训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4期
6 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艺;;基于GIS和WEB2.0平台的漓江旅游主题英语互动教学平台架构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2 袁德辉;;地方高师院校数学专业泛函分析课程的教学反思[J];大学教育;2013年12期
3 杨辉;;小议微课[J];时代教育;2013年14期
4 谢阳斌;;一位哲学教授的教育技术学漫步——桑新民教授访谈录[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5 刘慧霞;马建伟;闫秀英;闫长虹;;微课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年04期
6 陈绯;王志有;陈林;周袭非;徐洪波;李莉香;王涛;王月;;“缓冲溶液”课程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7 余廷忠;聂祥荣;曾凡培;;21世纪大学教学的思考:拓展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以毕节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8 康红娜;冯军;姚奇志;;“微时代”下的“微课”艺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14期
9 蔡晓丽;陈舜青;;翻转课堂在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3年09期
10 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莹;刘景夏;张兆东;胡冰新;王娜;;“零输入响应”微课教学设计与实践[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崔聪;杨铃;魏松杰;;基于安卓移动技术的计算机科学课程实践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李德杏;;《中国医学史》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四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王健庆;;中医院校计算机课程慕课教学的思考[A];第一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5 杨修;倪轶兰;;西部高校数字化建筑设计与模拟分析课程教学探讨[A];数字建构文化——2015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6 王静;先德海;;系统解剖学微课程设计与开发[A];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7 梁辉;;“微课”该如何走进中职教育的课堂[A];2015第一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5年
8 王倩;;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基于翻转课堂的中职教育课改研究[A];计算机与教育:实践、创新、未来——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卫玉;金慧;;高校公共计算机微课程设计与开发[A];计算机与教育:实践、创新、未来——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王雪;;《基础日语》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研究[A];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丹;微型课程的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红梅;How-to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雪营;河北省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
4 马红芝;教育实习微型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洁;基于交互白板的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D];河北大学;2013年
6 胡洁婷;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周洁;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卉;基于微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9 周晓华;美国高校开放在线课程的发展过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吴玉莲;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瑞利;美国教学设计理论从ID1到ID2的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Peggy A.Ertmer,Timothy J.Newby,盛群力;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下)——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比较其关键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3 吴刚平;;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06期
4 张新明;何文涛;李振云;;基于QQ群+Tablet PC的翻转课堂[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8期
5 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8期
6 单从凯;21世纪: 文明的变迁与远距离教育的选择[J];中国电大教育;1997年09期
7 余勇;;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7期
8 杨洪刚;宁玉文;高东怀;沈霞娟;;基于SNS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5期
9 焦建利;贾义敏;;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一个研究计划[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1期
10 贾义敏;候爽;江丽君;;P2PU:开放的网络学习社区[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辉;;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办学的“三螺旋模型”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35期
2 王金辉;;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陕西省政、校、企合作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11期
3 郭烽仁;;三重螺旋模型理论在建筑类教学应用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 宗慧;朱全银;;螺旋模型在毕业设计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5期
5 马永斌;王孙禺;;大学、政府和企业三重螺旋模型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6 刘灵芝;;基于三螺旋模型演进的文化创新理论阐释[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9期
7 焦启民;李文华;;多媒体智能教育软件的开发流程及其螺旋模型[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劳埃特·雷德斯多夫;马丁·迈耶尔;周春彦;;三螺旋模式与知识经济[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唐伟文;;大学生知识型创业与三螺旋模型[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10 宋世杰;;三重螺旋模型理论在建筑类职业教育应用中的可行性研究[J];辽宁教育;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雪松;基于螺旋模型的城市数字规划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延佳;螺旋模型在某军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于珊;三螺旋模型的科学计量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42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4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