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希望与应对方式的多重中介效应

发布时间:2017-08-10 03:03

  本文关键词: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希望与应对方式的多重中介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希望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生活满意度 留守儿童


【摘要】:目的:探讨希望、应对方式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方法:选取10~15岁留守儿童381名(男生191名,女生190名;小学生234名,初中生147名),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儿童希望量表(CH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希望、应对方式及生活满意度进行测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结果:相关分析显示,留守儿童的SSRS、CHS、SWLS总分与SCSQ的积极应对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28~0.43,P0.001),与SCSQ的消极应对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r=-0.19~-0.14,P0.01)。通径分析发现,社会支持通过希望、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RMSEA=0.03,GFI=0.99,NNFI=0.98);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中介效应95%水平的可信区间为0.002~0.348,表明存在多重中介效应。结论:本研究提示希望与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作者单位】: 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关键词】希望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生活满意度 留守儿童
【基金】: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42400410561)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014-gh-651)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5):361-365.)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left-behind children:Multiple mediation effects of hope and coping styleWEI Jun-Feng(Chin M ent Health J,2015,29(5):361-365.)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雷雷;王宏;汪洋;;重庆市中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21期

2 熊承清;许远理;;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在民众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8期

3 岳颂华;陆小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J];教育导刊;2014年03期

4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5 刘霞;范兴华;申继亮;;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3期

6 张连云;;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5期

7 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10期

8 赵必华;孙彦;;儿童希望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6期

9 刘孟超;黄希庭;;希望:心理学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3期

10 周蜀溪;;社会支持与真实幸福感的关系:希望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娜;孙玉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2 孙刚成;闫世笙;;中国西部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发展策略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3 李峰;;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4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1期

5 束钰;;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2期

6 李培;何朝峰;覃奠仁;;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与社会适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李蕊;宋楠;;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初探[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段佳;;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才智;2009年32期

10 陈荣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才智;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森;;自选择、父母外出以及不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表现——基于倾向分数匹配方法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莹;;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形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基于中部三省的调研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映雄;;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基于西部五省小学六年级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荟;;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考察与思考[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董士昙;;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调查与分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7 高云娇;余艳萍;;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和罪错行为关系探析[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8 师莉娅;杜向农;刘飞虎;师建国;;精神科护士心理状况流行病学筛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刘符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与矫正策略[A];2012年甘肃省“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学术年会论文集粹[C];2012年

10 胡春梅;王蕾;;殡葬职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小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俊敏;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燕;农村中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于海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霍红豆;美国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龚风华;南通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和体育锻炼干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强成文;缺失与重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必华;;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结构与发展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3 石国兴;田莉娟;;希望特质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3期

4 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1期

5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董薇;;中学生的应对方式特征[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年02期

7 顾凡;施昕强;;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以贫困大学生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9期

8 杨晓梅;;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心理适应研究——以黑龙江省某高校满族大学生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4期

9 李永鑫;骆鹏程;谭亚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李永鑫;骆鹏程;聂光辉;;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2 李东斌;赖月月;;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刘玉连;汪震;;社会支持内涵的新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7期

4 张庭辉;;社会支持系统对个体幸福感影响的探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5期

5 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林海程,黎锦团,刘珍妮,罗弦;东莞市248名上岗前医科毕业生的社会支持评价[J];中国校医;2000年02期

7 李娟,张丽芳,李永在;父母教育方式、社会支持对盲童孤独感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2年04期

8 陶沙;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入学适应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9 范兴华;社会支持行为问卷中文版信效度分析及初步应用[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郑宏志,陈功香;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韩笑;姚本先;;大学生自我表露、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汤芙蓉;张大均;刘衍玲;;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秋虎;陈会昌;张建卫;陈欣银;;9—14岁城乡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佟雁;申继亮;高潇潇;;老年人与其成年子女间社会支持的结构与类型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颜家睦;李飞华;王坚;;特殊需要儿童的家庭问题和社会支持[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春妹;邹泓;;中学生的人格、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骆宏;许百华;;社会支持感知、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与护士压力感知的验证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 郭虹;社会支持是民生重建的重要力量[N];四川日报;2010年

2 记者 陈丽霞;社会支持切乳患者提升术后信心[N];联合时报;2014年

3 于阳 天津社会科学院犯罪学研究中心;弱势群体的犯罪防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李季玲;“学生豆奶计划”还需社会支持[N];吉林日报;2000年

5 天津中天职业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 李军;社会支持可以帮助“老知青”减压[N];健康报;2009年

6 ;对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4年

7 ;甘肃鼓励社会支持文化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华东师范大学 吴薇;引入社会支持 助力高校帮困育人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曹爱生;博物馆培育社会支持力市场的困难与对策[N];中国文物报;2006年

10 记者 高浩荣;朝媒体说国际社会支持中国和平统一[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乐;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3 王大胜;基于社会支持的职业倦怠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刘小群;初中生欺负行为及其与抑郁、焦虑和社会支持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3年

5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曹维明;老年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雷俊;肾移植患者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相关炎性介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丹;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代芳芳;攻击性和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张静;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潘杰;不同依恋风格、社会支持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高长松;大学生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梅韫芳;合肥地区高职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海洋;5·12地震灾区农村妇女社会支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王霞;网络社会支持的互动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林玲;连江、长乐海外留守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瑜;大学生乐观、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48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48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9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