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自我接纳与大学生异性交往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23:14
本文关键词:亲子关系、自我接纳与大学生异性交往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相关、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亲子关系、自我接纳和异性交往进行了以下两部分的研究:第一部分是自编大学生异性交往问卷,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项目编制、探索性以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研究被试为来自南京、南通、安庆等地四所大学的644名学生。第二部分旨在讨论大学生亲子关系、自我接纳和异性交往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被试为来自南京、扬州、盐城、南通等地大学的812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等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研究具体得出以下结论:(1)自编的大学生异性交往问卷为‘5因子(困扰性、交往深度、主动性、效能感和广泛性)29题,信效度较高,可以作为大学生异性交往研究工具。(2)女大学生的亲子关系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文科生的亲子关系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班干部亲子关系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城镇学生亲子关系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的亲子关系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3)大一学生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大二学生;班干部自我接纳总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城镇学生自我接纳总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正在恋爱和曾经恋爱过的学生自我接纳总分显著高于从未恋爱过的学生。(4)文科生异性交往总分显著低于理工科学生。班干部异性交往总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学生:农村学生异性交往总分显著低于城镇学生;独生子女异性交往总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正在恋爱中的学生异性交往总分显著高于曾经恋爱过的学生和从未恋爱过的学生。(5)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各维度与自我接纳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亲子关系各维度对自我接纳各维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6)大学生亲子关系各维度与异性交往困扰性维度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且能显著负向预测困扰性;亲子关系各维度与异性交往其他维度间有显著正相关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7)大学生自我接纳各维度与异性交往困扰性维度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且能显著负向预测困扰性;自我接纳各维度与异性交往其他维度间有显著正相关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8)大学生自我接纳在亲子关系和异性交往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亲子关系 自我接纳 异性交往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引言9-13
- 1.1 选题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
- 1.2.2 研究意义10-11
- 1.3 研究设计11-13
- 1.3.1 研究思路11
- 1.3.2 研究假设11
- 1.3.3 研究方法11-13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3-23
- 2.1 亲子关系的研究综述13-15
- 2.1.1 亲子关系的定义13
- 2.1.2 亲子关系的测量和维度划分13-14
- 2.1.3 亲子关系研究现状14-15
- 2.2 自我接纳的研究综述15-17
- 2.2.1 自我接纳的定义15
- 2.2.2 自我接纳的测量和维度划分15-16
- 2.2.3 自我接纳的研究现状16-17
- 2.3 异性交往的研究综述17-20
- 2.3.1 异性交往的定义17
- 2.3.2 大学生的异性交往的特征17
- 2.3.3 异性交往的测量和维度划分17-18
- 2.3.4 大学生异性交往研究现状18-20
- 2.4 亲子关系、自我接纳与异性交往的研究综述20-21
- 2.4.1 亲子关系和异性交往的相关研究20
- 2.4.2 自我接纳与异性交往的相关研究20-21
- 2.4.3 亲子关系和自我接纳的相关研究21
- 2.5 问题提出21-23
- 第3章 大学生异性交往问卷的编制23-37
- 3.1 研究目的23
- 3.2 研究方法23
- 3.3 编制初始问卷23-31
- 3.3.1 维度建构23-25
- 3.3.2 项目编制25
- 3.3.3 初始问卷的形成25
- 3.3.4 初始问卷预测与数据分析25-29
- 3.3.5 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29-31
- 3.4 因子命名31-32
- 3.5 计分方式32
- 3.6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32-34
- 3.6.1 被试32
- 3.6.2 信度分析32
- 3.6.3 效度分析32-34
- 3.7 正式问卷的确立34-37
- 第4章 大学生样本的调查结果37-52
- 4.1 研究目的37
- 4.2 研究被试37
- 4.3 研究工具37-38
- 4.3.1 亲子关系问卷37-38
- 4.3.2 自我接纳问卷38
- 4.3.3 大学生异性交往问卷38
- 4.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38
- 4.5 研究结果38-52
- 4.5.1 大学生亲子关系在人口学变量上差异的研究结果38-41
- 4.5.2 大学生自我接纳在人口学变量上差异的研究结果41-43
- 4.5.3 大学生异性交往在人口学变量上差异的研究结果43-47
- 4.5.4 大学生亲子关系、自我接纳与异性交往的相关及回归分析47-49
- 4.5.5 大学生自我接纳在亲子关系与异性交往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49-52
- 第5章 讨论52-62
- 5.1 大学生亲子关系人口学变量讨论52-53
- 5.2 大学生自我接纳人口学变量讨论53-55
- 5.3 大学生异性交往人口学变量讨论55-58
- 5.4 大学生亲子关系、自我接纳与异性交往的相关与回归分析58-61
- 5.4.1 大学生亲子关系与异性交往的相关和回归分析58-59
- 5.4.2 大学生自我接纳与异性交往的相关和回归分析59-60
- 5.4.3 大学生亲子关系与自我接纳的相关和回归分析60-61
- 5.5 大学生自我接纳在亲子关系与异性交往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61-62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2-64
- 6.1 研究结论62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71
- 附录71-82
- 致谢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润瑞;李雅;郝彩;;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2 宗金莎;李雪平;;亲子关系对3-7岁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02期
3 陶甜美;刘新民;金明琦;;亲子关系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 高丽;;大学生异性交往问题初探[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5 曹佳佳;曾天德;;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6 范寅莹;张灏;陈国典;;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7 吴继霞;郭小川;黄希庭;李世娟;;中学生亲子关系问卷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王慧t,
本文编号:721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72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