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娱乐视频的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31 12:03
本文关键词:基于娱乐视频的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影响
【摘要】: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诞生,为学生的心理辅导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教育学者开始着力于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完善自我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大学生积极心理干预的团辅、课程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大学校园遍地生根。一直以来,寻找有效地积极心理干预方法是教学研究中不懈追求的方向。Abigail Leigh Prestin(2012)的一篇研究发现,娱乐视频能够有效诱发积极情绪,并且积极情绪通过拓展建构促进积极心理的养成。这篇研究为娱乐视频作为有效的心理干预方式走进课堂提供了理论支持。娱乐视频是一种普遍的资源,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满足多样化的教学目标。而我国大学校园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完善,为娱乐视频的教学提供了设备支持。把娱乐视频这种蕴含了积极情绪的教学资源,设计成完整的课程,是娱乐视频教学的第一步。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参照以往的视频教学和积极心理课程教学,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作为课程设计出发点,喜剧视频、励志视频、自然视频为主要教学材料,拓展建构理论为课程设计的理论支持,设计出一套基于娱乐视频为主体的积极心理干预课程模式,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材料、教学流程;第二部分,选取金华市某职业技术学校,163名学生开展实际教学,并检验这种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干预的有效性。研究发现,通过9周的实境教学,娱乐视频的心理健康课程能显著提高学生的乐观、复原力、幸福感、感恩心以及自我效能感,学生的希望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效果不显著。本次娱乐视频积极情绪教学尝试,说明娱乐视频这种蕴含积极情绪的资源,可以作为重要的心理辅导材料,应用于学生积极体验和积极心理的培养。
【关键词】:娱乐视频 积极情绪课程 大学生 积极心理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引言7-9
- 2 研究综述9-16
- 2.1 娱乐视频与积极情绪的关系9-12
- 2.1.1 娱乐视频概述9
- 2.1.2 娱乐视频对积极情绪的影响9-12
- 2.2 娱乐视频在课程中的应用12-13
- 2.2.1 娱乐视频课程设计要点12-13
- 2.2.2 娱乐视频课程模式13
- 2.3 娱乐视频课程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13-15
- 2.4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15
- 2.5 问题提出15-16
- 3 研究设计与课程设计16-23
- 3.1 研究设计16-18
- 3.1.1 研究目的16
- 3.1.2 研究内容16
- 3.1.3 研究假设16
- 3.1.4 研究方法16-17
- 3.1.5 研究工具17-18
- 3.1.6 统计分析方法18
- 3.2 课程设计18-23
- 3.2.1 娱乐视频心理健康课程设计理念与流程18-19
- 3.2.2 娱乐视频心理健康课程目标19-20
- 3.2.3 娱乐视频心理健康课程实施材料20-21
- 3.2.4 娱乐视频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流程21-23
- 4 研究结果与讨论23-28
- 4.1 研究结果23-26
- 4.1.1 课程实施前后大学生心理优势品质的统计结果23-24
- 4.1.2 课程实施前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统计结果24-25
- 4.1.3 课程实施前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统计结果25
- 4.1.4 学生课堂满意度调查结果25-26
- 4.2 结果讨论26-27
- 4.2.1 娱乐视频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具有影响26
- 4.2.2 娱乐视频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具有影响26-27
- 4.2.3 娱乐视频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具有影响27
- 4.2.4 娱乐视频心理健康课程具有良好的满意度27
- 4.3 研究结论27-28
- 5 研究评论与展望28-31
- 5.1 研究的价值28-29
- 5.1.1 实验符合生态效度28
- 5.1.2 课程把握了娱乐视频的主体地位28
- 5.1.3 形成了娱乐视频的心理健康完整课程模式28-29
- 5.2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29-30
- 5.2.1 样本代表性不足,扩大研究对象范围29
- 5.2.2 部分视频缺乏效度检验,完善积极情绪视频库29
- 5.2.3 形成完善的课程模式29-30
- 5.3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6
- 附录36-58
- 致谢58-5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9-6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琳;;结构主义视野关照下《鼻》的重新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2 胡慧;;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3 朱红;;个性化深度辅导与首都大学生发展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4 潘涌;;积极语用:21世纪中国母语教育新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杨若文;朱希良;;新闻情感信息传播主体的情感水平——新闻情感信息传播探讨之五[J];今传媒;2008年01期
6 蔡丹阳;;京郊农民对建设新农村态度的调研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贺敏;李志;侯东辉;;高中生成就动机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关系的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蒋红;宋玉美;张澜;;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张云仙;;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工作价值观与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刘海珍;丁凤琴;;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和谐校园的构建[J];才智;2008年22期
,本文编号:765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76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