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的学习透视——一个基于学习“三脉”的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2017-09-01 01:27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的学习透视——一个基于学习“三脉”的分析框架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化 学习“三脉” 具身认知 身份认同 关系契约 深度融合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真正有效地实现学习者学习语脉的复合建构、学习境脉的时空拓展和学习情脉的意义升华,把超越"简单整合"面向"深度融合",以及把促进学习者生活世界的"意义构建"作为信息化背景下学习"三脉"的未来走向。基于学习"三脉"的分析框架,可以有效地阐释深度融合背景下学习"三脉"面临的危险性和可能性,剖析学习"三脉"和信息化"解蔽性"的内在诉求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具身关系、诠释关系和耦合关系。学习"三脉"通过敞开、认知、集约等过程,形成自身的话语体系和理论自觉,最终实现"学习语脉"从"符号演绎"走向"具身认知","学习境脉"从"思想内化"走向"身份认同","学习情脉"从"价值选择"走向"关系契约",真正达成学习"三脉"的整体优化。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信息化 学习“三脉” 具身认知 身份认同 关系契约 深度融合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教学学术性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URSP311A05)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承载着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疆域、建构学习意义的使命,对学校教育、教学结构和范式的重建与转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云技术、物联网、数据库技术以及社会网络技术的成熟应用,信息不仅成为一种可视化和可感官的存在,更成为一种可捕捉、可量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2 李政涛;;为人的生命成长而设计和发展教育技术——兼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3 郝兆杰;汪基德;;偏离与回归: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4 汪基德;郝兆杰;;关于教育技术应以人为本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5 刘春花;;论学生的“学习者”角色及其实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1期

6 闫宏秀;;人:技术与价值选择——人之为人的两个基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3期

7 谢荣;廉永杰;;主体间性: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安涛;李艺;;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理论图景[J];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9 王淑芬;;网络技术下知识可视化的课堂教学范式重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07期

10 杨庆峰;;物质身体、文化身体与技术身体——唐·伊德的“三个身体”理论之简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辉;任建华;;国外非正式培训理念及其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黄宝富;;身体世界是艺术奥秘的谜底——论体育电影的身体美学[J];当代电影;2008年03期

3 张岸;任英杰;;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培养的混合模式及实施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4 李艺;李美凤;;教育中的技术价值论研究过程与方法——兼谈对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几点看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5 林君芬;;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策略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6 朱哲;甄静波;;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模式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7 李兴敏;刘运祥;;通过电化教育年表分析把握我国电化教育发展规律[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8 张丽;张际平;;非正式学习虚拟社区的个案研究——以Sybase交流群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9 王根顺;吴长城;;网络学习社区的自组织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10 柴阳丽;;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闫宏秀;;技术物传播:价值选择的视角[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庆峰;;以身体为焦点:由现代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3 郭亦涵;胡桃;;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学习模式研究[A];OTT业务发展对通信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3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刘巍;;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分析[A];2014全国体育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2 龚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丽;在线实践共同体培育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伟;科技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伟;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钱旭鸯;电子人教育的挑战[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宁;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层次、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梅;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琦;手机移动学习资源内容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立国;基于Web2.0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社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芳;网络社区中非正式学习的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穆晓艳;协作网络环境下中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现状及对策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康立;展品设计与观众学习的关系:一个关于非正式环境中学习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蒋蜀鄂;基于Elgg的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乔金果;身体与身体美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宣曼一;基于网络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芮;研究生的非正式学习行为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兵;王清;陶礼平;;教育的技术化与以人为本的教育——也谈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理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吴国盛;技术与人文[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3 柳海民;;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J];吉林师大学报;1979年04期

4 南国农;;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电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5 周宗伟;关于教育技术的人文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6 李康;论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哲学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7 南国农;80年代以来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2期

8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9 邱崇光;“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辨析——与何克抗教授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10 焦建利;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历史演化与未来趋势——从2975篇博士学位论文题目看研究选题与方法的变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光文;课堂文化的批判与建设[D];西南大学;2009年

2 高闰青;“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建民;加强网络学习中的情感交流[J];四川教育;2004年09期

2 李亚娟;;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方法[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方菊华;;二语习得过程中成年学习者个人因素的彰显[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孙传远;刘玉梅;;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5 刘刚;胡水星;高辉;;移动学习的“微”变及其应对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02期

6 论玉玲;;如何利用网络有效支持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J];中小学电教;2007年09期

7 彭文杰;;合理开展合作学习 高效实施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1期

8 宣曼一;李玉斌;雷绍南;;新浪UC在网络学习群体构建中的应用探究[J];中小学电教;2010年09期

9 阮庚梅;浅谈自主性学习[J];青海教育;2003年Z1期

10 阮庚梅;开展自主性学习 培养创新型人才[J];山西教育;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为民;;有所思——打造学习型公路网络[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张询;;培养语文学习的群体意识之我见[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省太谷县恒达中学数学教师 程丽云;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西部时报;2010年

2 温州市瓯海区丽岙镇叶宅小学 叶一蕾;怎样促进小语课堂学生的有效参与[N];学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杨光;互动探究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年

4 贵定县一中 皮云波;浅谈课程整合方法[N];贵州民族报;2010年

5 兴隆庄镇中心小学 边广莲;浅谈新形势下的数学教育[N];学知报;2011年

6 杜金山;高效课堂的八大支撑系统[N];中国教师报;2012年

7 安萱;“安博模式”将给中国教育带来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山东省滕州市北辛中学 秦振田;政治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N];学知报;2011年

9 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 安雪梅;浅谈学困生转化[N];广元日报;2013年

10 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初级中学 潘立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小议[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荣德;学生学习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占宝;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瑾R,

本文编号:769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769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d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