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文化传承中的场馆学习:特征、目标与模式

发布时间:2017-09-03 10:40

  本文关键词:文化传承中的场馆学习:特征、目标与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场馆学习 非正式学习 虚实融合 活动模式 文化传承


【摘要】:场馆作为支持非正式学习活动的物理环境,是展品、参观者和社会文化交互碰撞的学习空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场馆中虚实融合的展示与互动功能愈发完善。但由于场馆学习活动内在的特殊性,在各国日益重视文化建设、注重场馆教育的今天,场馆学习活动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文章讨论了信息化条件下场馆学习的基本特征、发生条件,结合文化传承使命提出了场馆学习的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归纳了场馆学习活动的典型模式。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场馆学习 非正式学习 虚实融合 活动模式 文化传承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课题“虚实融合环境中的非正式学习模型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BCA130018)资助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引言所谓场馆(Museum),一般是指各种与科学、历史和艺术教育相关的公共机构,不仅包括科技馆、博物馆等封闭场所,也包括动物园、植物园等露天场所。场馆学习(Museum Learning)就是发生在以上公共机构的一种非正式学习[1]。场馆作为非正式学习发生的物理环境,是物(馆藏物品)、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伍新春;曾筝;谢娟;康长运;;场馆科学学习:本质特征与影响因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张剑平;许玮;杨进中;李红美;;虚实融合学习环境:概念、特征与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鲍贤清;博物馆场景中的学习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君;;高等工程教育PBL教学法:特征、问题设计及过程[J];高等理科教育;2014年02期

2 胡俊杰;杨改学;魏江明;杨永亮;;国家精品课程对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启示——基于对2003-2010国家精品课程的调查引发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4年06期

3 毕家娟;陈琳;宋盐兵;;泛在学习环境下个人学习空间的构建[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4 杨进中;张剑平;;虚实融合的研究性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12期

5 季娇;王秀江;;以儿童为中心的科普教育活动探索——以中国儿童中心“国际儿童壁画节”为例[J];科普研究;2011年05期

6 青紫馨;伍新春;;学生在科技馆中的对话特点及先前知识的影响作用[J];科普研究;2013年02期

7 杨连福;;虚实融合技术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年11期

8 王乐;刘春香;;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博物馆场域[J];教育导刊;2014年06期

9 柯安杰;;非正式科学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协论坛;2014年08期

10 汪思源;王文标;许爱德;李勇;;“慕课”为航海教育带来了什么?[J];航海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辉芬;;博物馆藏品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2014年07月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鲍贤清;博物馆场景中的学习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君;博物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燕;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模式构建[D];西南大学;2013年

4 吴刚;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宋娴;中国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郭桂周;非正式科学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沛;场馆教育视野下的科学技术馆设计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王添翼;城市小学生校外学习方式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3 杨艳艳;学习单支持下馆校衔接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和鸾;PBL网络课程的教学交互平台的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5 闫丹;PBL在高职《计算机基础》实训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崔彩霞;PBL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杨斌;青少年观众心理研究对博物馆教育的启示[D];兰州大学;2014年

8 杨丽;博物馆课程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宁;“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年

10 师莹;新型大学俄语学习环境的构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蒙成;;“非正式学习”论纲[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2 伍新春;曾筝;谢娟;康长运;;场馆科学学习:本质特征与影响因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4 黄荣怀;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系统模型[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5期

5 李继颖,张振亭;关于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6 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7 叶赐添;李克东;;香港培正中学虚拟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8 史吉祥;;博物馆观众研究是博物馆教育研究的基本点——对博物馆观众定义的新探讨[J];东南文化;2009年06期

9 史吉祥;博物馆观众调查的几个问题[J];中国博物馆;2000年01期

10 严建强,梁晓艳;博物馆(MUSEUM)的定义及其理解[J];中国博物馆;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郝娟;;家庭观众的博物馆学习[A];秦晋豫三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8年

2 伍新春;曾筝;;青少年科技馆学习效果及其与亲子互动类型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孟庆金;现代博物馆功能演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易芳;生态心理学的理论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蔡祥军;基于符号编译和知识学习的博物馆观众行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美;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师学习——发展适应性专长[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冽;基于概念构图的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研究与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林;博物馆展览观众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张国民;虚拟机器人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4 迪茹西;关于博物馆作为教育和学习园地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龙海;课堂协商的一种方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06期

2 顾锡平;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J];教育评论;2001年06期

3 朱琳;学习化社区的构建策略及政策措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10期

4 柳栋,王天蓉,汪佳敏,陆爱民,张来春;网上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5 李奇;谈学习环境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1期

6 李红波,张雪怡;《心理卫生》网络学习社区的重建[J];高教论坛;2004年02期

7 张丽艳,孙邵立;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张勇;学习资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郝贵生;对“学习”本质的哲学思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李景岳,陈竹;学习科学的兴起与建立[J];熊岳农专学报;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惠芳;;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创新学习之我见[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年

3 王三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4 何炜虎;;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5 吴桂仙;;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角色观[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6 王传莲;;《小学生自主(或合作)(或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7 罗莲;;浅谈班主任如何营造班级的良好学习环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8 王开良;耿琼华;;浅谈数学“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9 车桂玲;;浅谈英语学习中独立性学习方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10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作者单位: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做学习型公民 不断提升人的素质[N];广西日报;2003年

2 启东市紫薇小学 杨森森;在探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探究[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无锡市东亭中学 周小伟;课题学习——为数学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许建华;学习流引擎 教育服务竞风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李亚杰;学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7年

6 冯志阳;用管理手段应对学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永安市曹远学区 廖应莲;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N];三明日报;2008年

8 巢湖日报社党组书记 总编辑 杨睿;谈学习与思考[N];巢湖日报;2008年

9 陈贞彬;泰山铝业党总支让理论中心组学习“活”起来[N];中华新闻报;2008年

10 张家洼街道成技校 宋敏芳;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N];莱芜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3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姚德明;终身学习与组织学习和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永锋;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敏;国外终身学习政策推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金慧;学习支持问题库的设计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传远;教师学习:期望与现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倩;教师职后研究性学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安平;基于3G的移动学习在野外实习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艳;基于网络学习方式分析的学习网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东;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袁红娟;基于Blending Learning理念的研究性学习[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严加平;学习风格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玉文;论“研究性学习”理念[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建民;基于微博的微型学习资源共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程薇;知识生成视角下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10 林艳;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的生态化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84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784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e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