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04:04
本文关键词:对大学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干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性别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验 反刻板印象 情绪诱发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认知方法被心理学界广泛关注,研究者开始从社会认知角度对刻板印象进行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大学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为出发点,通过IAT范式,不仅探讨它的一般特点,还使用反刻板印象、诱发情绪等策略,检验是否对其存在影响,拟从心理学角度思考对女性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为女大学生以更积极地态度面对就业竞争和职场压力提供参考依据。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下,了解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特点,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可以使两性相互尊重,在平等地基础上对话交流,有利于社会朝着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有助于深化对它的认识,因此本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包括三个实验: 实验一从山东某院校选取6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检验其是否存在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结果表明:大学生确实存在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也就是说他们更容易将男性姓名跟积极词汇相联合,女性姓名跟消极词汇相联系,并且不同性别被试的性别刻板印象有显著性差异,,而来自不同专业被试的IAT效应值不具有显著差异。 实验二选取9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3(想象条件:刻板印象/反刻板印象/中性)×2(性别:男/女)的被试间实验设计,让大学生按照不同的指导语进行想象,检验其IAT效应值是否发生变化。表明: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的IAT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三随机选取100名大学生,采用2(实验条件:阅读材料/数学运算)×2(情绪诱发: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实验设计,因变量为IAT效应值。结果表明:在不进行反刻板印象(进行简单数学运算),消极情绪状态下被试的IAT效应值小于积极情绪被试的IAT效应值;当进行阅读反刻板印象材料后,积极情绪下个体的IAT效应值小于个体处于消极情绪时的IAT效应值。
【关键词】:性别刻板印象 内隐联想测验 反刻板印象 情绪诱发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1章 问题提出11-16
- 1.1 刻板印象的研究11
- 1.1.1 刻板印象的概念11
- 1.1.2 性别刻板印象的概念11
- 1.2 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11-12
- 1.2.1 内隐刻板印象的概念11
- 1.2.2 内隐刻板印象的测量11-12
- 1.2.3 内隐刻板印象的可控性12
- 1.3 反刻板印象的研究12-14
- 1.3.1 反刻板印象的概念12
- 1.3.2 反刻板印象想象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12-13
- 1.3.3 反刻板印象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情绪诱发13-14
- 1.4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14
- 1.5 本研究拟讨论的问题14-15
- 1.6 研究意义15-16
- 1.6.1 理论意义15
- 1.6.2 现实意义15-16
- 第2章 实验研究16-27
- 2.1 大学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性研究16-19
- 2.1.1 研究目的16
- 2.1.2 研究假设16
- 2.1.3 研究方法16-17
- 2.1.4 实验设计和程序17
- 2.1.5 数据处理17-18
- 2.1.6 研究结果18-19
- 2.1.7 讨论19
- 2.1.8 结论19
- 2.2 反刻板印象想象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19-22
- 2.2.1 研究目的19
- 2.2.2 研究假设19-20
- 2.2.3 研究方法20
- 2.2.4 研究设计20
- 2.2.5 研究程序20-21
- 2.2.6 计分方法和统计方法21
- 2.2.7 结果与分析21-22
- 2.2.8 讨论22
- 2.2.9 结论22
- 2.3 反刻板印象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情绪诱发22-27
- 2.3.1 研究目的22
- 2.3.2 研究假设22
- 2.3.3 研究方法22-23
- 2.3.4 研究设计23
- 2.3.5 实验程序23-24
- 2.3.6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24
- 2.3.7 结果分析24-26
- 2.3.8 结论26-27
- 第3章 总体讨论27-33
- 3.1 大学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性研究27-28
- 3.2 反刻板印象想象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28
- 3.3 反刻板印象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情绪诱发28-29
- 3.4 研究特色29
- 3.5 不足和展望29-31
- 3.5.1 被试样本29-30
- 3.5.2 实验环境30
- 3.5.3 反刻板印象材料30
- 3.5.4 施测过程30-31
- 3.6 建议31-33
- 第4章 结论33-34
- 4.1 大学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性研究33
- 4.2 反刻板印象想象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33
- 4.3 反刻板印象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情绪诱发33-34
- 附录 A34-37
- 附录 B37-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为坚;;刻板印象威胁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探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崔金凤;高华;;情绪对文本信息加工影响的理论述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朱鑫亚;;大学生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4 李芳;贾林祥;;大学生内隐性别学科刻板印象的SEB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867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867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