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习场到实践共同体:教师职前实践的组织建设策略
本文关键词:从实习场到实践共同体:教师职前实践的组织建设策略
【摘要】:当前,教师职前培养实践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组织建设的弱化,集中表现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弱化,而组织建设的基本策略是重视微观型组织建设,实现从实习场到实践共同体的场域转型。宏观型组织建构了实习场,促成校地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互利合作,为师范生参与实践提供了联盟型场域,但实习场存在"实践商品化、结构松散化、角色边缘化"等弊端,不能有效解决职前教师实践素质偏低的问题。微观型组织建构了实践共同体,在指导教师的核心引领下,师范生能充分浸润在真实的实践境脉之中,有效生成实践知识,并通过身份转换实现从边缘参与到中心参与的渗透。微观型组织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可作为落实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武汉大学;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实践组织建设 实践共同体 实习场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2011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随文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实践取向”的价值理念,强调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的角色,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1]反思教师教育职前实践弱化问题,其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益春;李广;高夯;;“U-G-S”教师教育模式建构研究——基于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2 李利;;实践共同体与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基于教育实习的叙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3 杨燕燕;;论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取向转换[J];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4 李中国;辛丽春;赵家春;;G-U-S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模式实践探索——以山东省教师教育改革为例[J];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5 李中国;;从附属到联盟:教师专业发展场域变革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华,徐江荣;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展望[J];商业研究;2001年11期
2 李先江;;浅谈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3 王兰;;基于CDIO理念的财务分析课程教学[J];财会月刊;2013年08期
4 吴昀桥;;模块化组织结构设计方法探析——基于传统组织理论视角[J];北方经贸;2013年07期
5 潘超;曾意;;高师院校学生“三线四段”组合式试教模式的构建[J];保山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6 王治生;;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中工作任务设计问题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3年09期
7 李晓兰;冉登远;;校地教学共同体:地方院校教育实习新视角[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03期
8 李晓兰;;校地教学共同体与“英语教学法”实践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05期
9 林凌;;试探独立学院后勤管理多元化改革[J];高校后勤研究;2014年05期
10 胡志金;;论教育见习的目标取向与目标研制[J];教师教育论坛;201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海莹;方芳;;论大学章程的组织文化逻辑[A];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文艳芳;施工企业项目化管理的组织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国岩;我国创新型大企业的构建及创新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付丽茹;供应链合作关系及其隐性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4 王九位;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王红岩;课程改革推进中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燕;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模式构建[D];西南大学;2013年
7 袁彬;试论语文教师教育的当代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威;“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贾国锋;战后美国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演进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歌;组织设计理论在铁路线路巡护组织设计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2 朱国强;基于案例的房地产公司组织结构再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程志国;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流程再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郭晓燕;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职前教师的教育实践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宋月;房地产公司组织结构的权变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6 周菊香;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李恒等;石化施工企业公司制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8 高宏峰;新经济下的知识员工管理[D];暨南大学;2002年
9 周光成;隆昌工务器材厂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 陈镇武;广东建工集团[D];暨南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S·舒尔曼,王幼真,刘捷;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2 许世静;F.麦克尔·康纳利;;叙述探究与教师发展[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3 吴恒山;;教育学院改革发展的走向与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钟启泉;王艳玲;;教师知识研究的进展与启示[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1期
5 赵正;赵炳美;刘晓彬;;“双向互动、四位一体”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10期
6 陈桂生;;且说初任教师入职辅导中的“师徒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7 姚成荣;;变革的历程与历史的启示——对当代中国高师教育实习的回顾与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8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9 王永红,汪朝阳;高师教育实习改革思路探索[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10 陈冀平;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探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屠莉娅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王艳玲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艳玲;培养“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教育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晓倩;高师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辉;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俊峰;我国师范生教育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4 郭旭;“师徒制”与新教师专业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全离;杨秀芝;;实践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0年09期
2 周楠;;实践共同体理论的三要素对课堂建设的理论意义[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2期
3 叶海龙;;“实践共同体”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6期
4 陆宁宁;曾红;;实践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新视野[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9期
5 戴力;;温格的“实践共同体”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年11期
6 张震宏;邵兴江;;实践共同体在学校中的运用[J];上海教育;2008年Z1期
7 任平,王建明;新全球化时代的政治学范式:交往实践共同体[J];学术研究;2001年09期
8 张平;;校本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构建策略与基本经验[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1期
9 张平;朱鹏;;教师实践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10 张伟胜;;实践共同体中学生网管的特点与能力培养[J];网络财富;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教师实践共同体 支撑“卓越的教”的睿智构架[N];文汇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丽;在线实践共同体培育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丁;实践共同体中英语教师学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张兰;教师实践共同体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缪静霞;促进在线实践共同体深度互动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航;学校情境中实践共同体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田田;基于实践共同体下英语新教师成长路径的案例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6 陆静尘;实践共同体中教师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姚娜;基于SNS的实践共同体之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蔡伟仁;大学新生经验的新取向: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实践共同体[D];苏州大学;2004年
9 徐其涓;探究职前英语教师的想象共同体[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郭枭;冷战后的跨大西洋安全共同体[D];外交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875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875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