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良区大学区管理制实施问题与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00:05
本文关键词:阎良区大学区管理制实施问题与策略研究
【摘要】:阎良区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是深化教育改革,统筹教育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化解教育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笔者以阎良区大学区管理制实施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查找和具体案例研究,总结出阎良区大学区管理制实施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步骤,梳理出阎良区大学区管理制的基本模式和制度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了阎良区大学区管理制实施的基本情况。笔者尝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和统计,提炼出大学区管理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学区管理制实施效果不明显;大学区管理制实施过程流于形式;忽视了学区成员学校(薄弱学校)的真正需求;学生参与度不高,受益有限;部分教师责任意识不强;教育决策部门不能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笔者通过阅读文献、相关人员采访和自身经历反思找出了问题的缘由所在。问题缘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学区管理制实施考核、督导不力;学区长权责不匹配;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不完善:存在学区长学校为中心的“惯性思维”;未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未形成民主决策及民主管理的氛围;教师尴尬的现实处境是教师不乐奉献的主要因素;教师意见难于得到适时反馈和重视。尝试通过对缘由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笔者给出以下建议:加大大学区管理制实施督导力度;以学区内统一管理构建学区利益共同体;积极完善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建立大学区管理制信息传达反馈机制;重视学区成员学校(薄弱学校)主体地位;积极开展学区校际学生互动活动;形成师生、家校共治共管的民主局面;通过满足教师物质和精神需要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本研究笔者尝试尽可能用客观、细致、深入和崭新的视角来审视阎良区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过程,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笔者将继续努力。
【关键词】:阎良区 大学区管理制 资源共享 教育公平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5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问题的提出9-10
- 1.2 研究的意义10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5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0-13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3-15
- 1.4 大学区管理制相关概念界定15-16
- 1.4.1 大学区管理15-16
- 1.4.2 松散型16
- 1.4.3 紧凑型16
- 1.5 研究方法16-19
- 1.5.1 文献法16
- 1.5.2 调查法(包括问卷与访谈)16-17
- 1.5.3 经验法17-19
- 第2章 阎良区大学区管理制设计的背景和依据19-23
- 2.1 大学区管理制设计的背景19-20
- 2.2 大学区管理制设计的理论依据20-21
- 2.2.1. 教育公平理论20-21
- 2.2.2 冲突分析理论21
- 2.3 大学区管理制设计的政策、法律法规及地方规划依据21-23
- 2.3.1 国家政策层面的依据21-22
- 2.3.2 国家法律法规层面的依据22
- 2.3.3 西安市规划层面的依据22-23
- 第3章 阎良区大学区管理制实施方案23-29
- 3.1 大学区管理制实施的目标任务23
- 3.2 大学区管理制实施的基本原则23-24
- 3.3 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步骤24
- 3.4 大学区管理制运行模式24-26
- 3.5 大学区管理制的制度体系26-29
- 第4章 阎良区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状况调查29-45
- 4.1 调查样本选择和调查方法设计29-30
- 4.1.1 调查样本选择29
- 4.1.2 调查方法设计29-30
- 4.2 调查结果30-39
- 4.2.1 校际差距缩小情况30-31
- 4.2.2 对办学理念和目标的认识情况31-32
- 4.2.3 学校硬件资源和课程资源共享情况32-34
- 4.2.4 统一教研、备课、培训活动实效性和频率34-35
- 4.2.5 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的实效性35-37
- 4.2.6 统一考试和统一师生评价的情况37
- 4.2.7 大学区管理制实施的经费问题和考核情况37-38
- 4.2.8 学生对大学区管理制实施的感受38-39
- 4.3 阎良区大学区管理制实施取得的成果39-41
- 4.3.1 教育资源共享取得初步成效39
- 4.3.2 开启了师资队伍一体化的篇章39-40
- 4.3.3 学生养成教育一体化成效初显40
- 4.3.4 初步构建了大学区管理制实施的外部环境40-41
- 4.4 阎良区大学区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1-45
- 4.4.1 大学区管理制实施总体效果不明显41
- 4.4.2 大学区管理制实施过程流于形式41-42
- 4.4.3 忽视了学区成员学校(薄弱学校)的真正需求42
- 4.4.4 学生参与度不高、受益有限42-43
- 4.4.5 部分教师责任意识不强43
- 4.4.6 教育决策部门不能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43-45
- 第5章 阎良区大学区管理制实施问题原因分析45-51
- 5.1 大学区管理制实施考核、督导不力45
- 5.2 学区长权责不匹配45-46
- 5.3 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不完善46-47
- 5.4 存在学区长学校为中心的“惯性思维”47-48
- 5.5 未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48
- 5.6 未形成民主决策及民主管理的氛围48-49
- 5.7 教师尴尬的现实处境是教师不乐奉献的主要因素49-50
- 5.8 教师意见难于得到适时反馈和重视50-51
- 第6章 深入推进阎良区大学区管理制的策略51-57
- 6.1 加大学区管理制实施督导力度51
- 6.2 以学区内统一管理构建学区利益共同体51-52
- 6.3 积极完善教师轮岗交流机制52-53
- 6.4 建立大学区管理制信息传达反馈机制53
- 6.5 重视学区成员学校(薄弱学校)主体地位53
- 6.6 积极开展学区校际学生互动活动53-54
- 6.7 形成师生、家校共治共管的民主局面54
- 6.8 通过满足教师物质和精神需要增强教师责任意识54-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1
- 附录61-67
- 致谢67-69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6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凌燕;;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研究;2015年2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海晶;石河子学区集团化管理现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79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979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