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投入的财政法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0 09:45
  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是当前我国发展学前教育首要的政策取向。财政法作为规范财政收支行为、调节社会分配的法律规范,理应将学前教育的投入问题纳入范畴,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明确学前教育投入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规范学前教育投入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和监督。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和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的影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长期处于被弱化的地位。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体系中的其他各阶段教育相比,学前教育发展严重滞后,成为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公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凸显,学前教育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已经逐步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成为人们诟病教育的主要问题所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教育公平在我国正逐步由理念走向实践;公共财政体制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依法治国方略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稳步推进;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得到强化。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学前教育...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研究的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学前教育
        (二) 教育投入
        (三) 财政法保障
    三、研究现状
        (一) 关于学前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二) 关于学前教育立法的研究
        (三) 关于学前教育投入的研究
        (四) 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发展战略的研究
        (五) 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五、论文框架及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一) 论文框架
        (二)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三) 研究的主要不足
第—章 学前教育投入财政法保障的理论分析
    一、学前教育及其投入的特点分析
        (一) 学前教育的属性
        (二) 学前教育的需求和供给特点
        (三) 学前教育投入的特性
    二、学前教育投入财政法保障的理论基础
        (一) 公共财政理论
        (二) 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 政府职能理论
        (四) 教育公平理论
    三、学前教育投入财政法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 民主原则
        (二) 法定原则
        (三) 公开原则
        (四) 平等原则
        (五) 分层原则
        (六) 适度原则
        (七) 权利保障原则
第二章 学前教育投入财政法保障的实证分析
    一、我国学前教育投入及其财政法保障的历史回顾
        (一) 以单位为主的分散式的投入阶段
        (二) 社会化投入为主的多渠道投入阶段
        (三) 市场化的投入阶段
        (四) 公共财政加大投入的阶段
    二、我国学前教育投入财政法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 财政法规建设严重滞后
        (二) 现有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
        (三) 政府责任不到位
        (四) 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五) 非均衡发展战略导致发展严重不平衡
    三、学前教育投入财政法保障的域外考察
        (一)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投入的做法
        (二)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投入的经验
第三章 构建学前教育投入财政法保障的实体性制度体系
    一、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上的主导地位
        (一) 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上的主导地位的依据
        (二) 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上的主导地位的实现途径
        (三) 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上的主导地位的具体构想
    二、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在学前教育方面的事权与财权
        (一) 我国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的现状和问题
        (二) 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和财权的方法和途径
        (三) 合理划分政府间在学前教育方面的事权和财权的具体构想
    三、学前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一)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二) 我国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三) 学前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
    四、成本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多渠道投入法律制度
        (一) 建立成本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多渠道投入机制的依据
        (二) 我国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多渠道投入机制的现状和问题
        (三) 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的多渠道投入机制的法律制度
    五、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投入制度
        (一) 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
        (二)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三) 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投入制度的构建
第四章 构建学前教育投入财政法保障的程序性制度体系
    一、学前教育投入预算制度
        (一) 建立学前教育投入预算制度的意义
        (二)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预算制度的现状
        (三) 我国学前教育投入预算制度的构建
    二、学前教育投入绩效评估制度
        (一) 建立学前教育投入绩效评估制度的意义
        (二) 建立学前教育投入绩效评估制度的困难和问题
        (三) 建立学前教育投入绩效评估制度的具体构想
        (四) 学前教育投入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三、学前教育投入监督制度
        (一) 建立学前教育投入监督制度的意义
        (二) 学前教育投入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学前教育投入监督制度的构建
    四、学前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制度
        (一) 建立学前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制度的意义
        (二) 学前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三) 学前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制度的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完善财政体制重点是上划事权而非下移财权[J]. 刘军民.  中国财政. 2013(19)
[2]加快预算法修订建立现代预算管理制度[J]. 施正文.  北京人大. 2013(07)
[3]2012:中央财政支持教育优先发展[J]. 本刊记者.  中国财政. 2013(13)
[4]美国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措施及启示[J]. 刘天娥,蔡迎旗.  中国教育学刊. 2013(07)
[5]家庭教育投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支持性因素[J]. 叶忠.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6]对201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的分析[J]. 张新芳,王海英.  幼儿教育. 2013(09)
[7]推动普及,政府主导,实施项目——美、英、印学前教育发展动向分析[J]. 齐晓恬.  外国教育研究. 2013(02)
[8]我国城市3-6岁儿童家庭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水平调查[J]. 刘焱,宋妍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1)
[9]加快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J]. 王振宇.  地方财政研究. 2013(01)
[10]不同需求与差异供给: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逻辑[J]. 吕武,张博.  学前教育研究. 2013(01)

博士论文
[1]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以促进公平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 蒋云芳.西南大学 2012
[2]中国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 尹鸿雁.吉林大学 2010
[3]收入再分配之经济法调节[D]. 薛江武.中南大学 2010
[4]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研究[D]. 程岚.江西财经大学 2009
[5]公共财政体制下的财政监督研究[D]. 马向荣.西南财经大学 2008
[6]政府职能转变视野中的公共教育治理范式研究[D]. 吴景松.华东师范大学 2008
[7]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律问题研究[D]. 黎石秋.湖南大学 2007
[8]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研究[D]. 郭永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9]经济法视野中的公平[D]. 雍灵.西南政法大学 2006
[10]新公共管理研究[D]. 徐增辉.吉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研究[D]. 颜炳磊.中国海洋大学 2010
[2]中国义务教育投入制度研究[D]. 张锐.西南交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49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qianjy/3149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3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