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高师院校师范生课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7 18:28
本文通过对三所俄罗斯高师院校师范生课程现状的分析和研究,试图探寻俄罗斯培养未来教师时,在课程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特点,以期对我国当前正在不断深入开展的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可参考的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导论——阐述文章的写作意义与目的,文章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章——关于课程的界说,包括课程的一般概念,高师院校的课程分析。第三章——俄罗斯高师院校课程结构和内容,列举了三所高师院校的具体案例,总结了其在课程结构和内容方面的共同特点:1、目标兼顾国家教育标准的要求和本校实际;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专业化。第四章——俄罗斯高师院校的课程实施和评价,选取三所俄高师院校具体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情况,并进行分析和总结:1、根据学生个性实施灵活的课程方案;2、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人本化。第五章——思考与启示部分,总结俄罗斯高师院校师范生课程的几个特点:1、正确定位办学方向,课程设置服务于教育市场;2、教育质量成为不变的追求;3、兼顾学术性和师范性,重视加强实践环节;4、课程内容丰富多元,专业性突出。以俄罗斯高师课程中的合理部分为鉴,我国的高师课程应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缘起
1. 课程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2. 高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3. 俄罗斯的高师教育具有可借鉴性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比较研究法
3. 案例法
四. 文献综述
1. 中文文献检索
2. 俄文资料检索
第二章 关于课程的界说
一. 课程的一般概念
1. “课程”释义
2. 高校课程
3. 高师课程
二. 高师院校课程分析
1. 课程结构和内容
2. 课程实施
3. 课程评价
第三章 课程结构和内容
一. 俄罗斯高师院校课程设置的背景
二. 圣彼得堡国立师范大学的课程结构和内容
1. 工作目标和培养目标
2. 课程结构和内容
三. 伏尔加格勒国立师范大学课程结构和内容
1. 工作目标和培养目标
2. 课程结构和内容
四. 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的课程结构和内容
1. 工作目标和培养目标
2. 课程结构和内容
五. 本章小结
1. 目标兼顾国家教育标准的要求和本校实际
2.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3. 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专业化
第四章 课程实施和评价
一. 俄罗斯高师院校课程实施和评价的背景
二. 圣彼得堡国立师范大学的课程实施和评价
1. 实施路径—模块化
2. 课程评价
三. 伏尔加格勒国立师范大学的课程实施和评价
1. 实施特点—知识点与教学法相结合
2. 课程评价
四. 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的课程实施和评价
1. 实施特点—“师范性”突出
2. 课程评价
五. 本章小结
1. 根据学生个性实施灵活的课程方案
2. 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人本化
第五章 思考与启示
一. 俄罗斯高师院校师范生课程的几个特点
1. 正确定位办学方向,课程设置服务于教育市场
2. 教育质量成为不变的追求
3. 兼顾学术性和师范性,重视加强实践环节
4. 课程内容丰富多元,专业性突出
二. 对我国高师课程的几点建议
1. 加大教育类课程比例
2. 增强课程内容的专业化和人文性
3. 增加实践类课程的课时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J]. 赵敏. 河南教育(中旬). 2011(04)
[2]改进师范生的培养模式[J]. 肖建霞. 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0(Z1)
[3]浅议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J]. 李敏,孟英杰. 世纪桥. 2010(07)
[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培养的策略研究[J]. 宋光辉. 中国成人教育. 2010(01)
[5]美、俄、日三国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谢攀峰.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6]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改革[J]. 吕文华. 外国教育研究. 2009(06)
[7]当前中国和俄罗斯高校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J]. 姜丽娟.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03)
[8]俄罗斯师范教育政策调整的动因、策略与措施——基于《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俄罗斯竞争力的基础》报告解读[J]. 杜岩岩,朱小蔓. 教育研究. 2009(03)
[9]中俄高等师范教育之比较[J]. 王常颖. 学术交流. 2008(09)
[10]中俄高师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J]. 郭四栋. 继续教育研究. 2008(07)
博士论文
[1]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 张男星.华东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高校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探析[D]. 程浩.河北师范大学 2008
[2]转型期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 吕文胜.东北师范大学 2008
[3]俄罗斯高师课程改革研究[D]. 曲军波.辽宁师范大学 2008
[4]俄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发展研究[D]. 李贤智.华中师范大学 2007
[5]教育实习转型性变革初探[D]. 余小红.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中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 许海深.天津大学 2006
[7]社会转型时期俄罗斯高师课程改革[D]. 王丹.上海师范大学 2006
[8]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政策研究[D]. 李伟.浙江师范大学 2003
[9]当代俄美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比较[D]. 王海燕.首都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270141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缘起
1. 课程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2. 高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3. 俄罗斯的高师教育具有可借鉴性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比较研究法
3. 案例法
四. 文献综述
1. 中文文献检索
2. 俄文资料检索
第二章 关于课程的界说
一. 课程的一般概念
1. “课程”释义
2. 高校课程
3. 高师课程
二. 高师院校课程分析
1. 课程结构和内容
2. 课程实施
3. 课程评价
第三章 课程结构和内容
一. 俄罗斯高师院校课程设置的背景
二. 圣彼得堡国立师范大学的课程结构和内容
1. 工作目标和培养目标
2. 课程结构和内容
三. 伏尔加格勒国立师范大学课程结构和内容
1. 工作目标和培养目标
2. 课程结构和内容
四. 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的课程结构和内容
1. 工作目标和培养目标
2. 课程结构和内容
五. 本章小结
1. 目标兼顾国家教育标准的要求和本校实际
2.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3. 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专业化
第四章 课程实施和评价
一. 俄罗斯高师院校课程实施和评价的背景
二. 圣彼得堡国立师范大学的课程实施和评价
1. 实施路径—模块化
2. 课程评价
三. 伏尔加格勒国立师范大学的课程实施和评价
1. 实施特点—知识点与教学法相结合
2. 课程评价
四. 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的课程实施和评价
1. 实施特点—“师范性”突出
2. 课程评价
五. 本章小结
1. 根据学生个性实施灵活的课程方案
2. 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人本化
第五章 思考与启示
一. 俄罗斯高师院校师范生课程的几个特点
1. 正确定位办学方向,课程设置服务于教育市场
2. 教育质量成为不变的追求
3. 兼顾学术性和师范性,重视加强实践环节
4. 课程内容丰富多元,专业性突出
二. 对我国高师课程的几点建议
1. 加大教育类课程比例
2. 增强课程内容的专业化和人文性
3. 增加实践类课程的课时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J]. 赵敏. 河南教育(中旬). 2011(04)
[2]改进师范生的培养模式[J]. 肖建霞. 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0(Z1)
[3]浅议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J]. 李敏,孟英杰. 世纪桥. 2010(07)
[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培养的策略研究[J]. 宋光辉. 中国成人教育. 2010(01)
[5]美、俄、日三国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谢攀峰.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6]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改革[J]. 吕文华. 外国教育研究. 2009(06)
[7]当前中国和俄罗斯高校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J]. 姜丽娟.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03)
[8]俄罗斯师范教育政策调整的动因、策略与措施——基于《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俄罗斯竞争力的基础》报告解读[J]. 杜岩岩,朱小蔓. 教育研究. 2009(03)
[9]中俄高等师范教育之比较[J]. 王常颖. 学术交流. 2008(09)
[10]中俄高师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J]. 郭四栋. 继续教育研究. 2008(07)
博士论文
[1]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 张男星.华东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高校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探析[D]. 程浩.河北师范大学 2008
[2]转型期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 吕文胜.东北师范大学 2008
[3]俄罗斯高师课程改革研究[D]. 曲军波.辽宁师范大学 2008
[4]俄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发展研究[D]. 李贤智.华中师范大学 2007
[5]教育实习转型性变革初探[D]. 余小红.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中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 许海深.天津大学 2006
[7]社会转型时期俄罗斯高师课程改革[D]. 王丹.上海师范大学 2006
[8]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政策研究[D]. 李伟.浙江师范大学 2003
[9]当代俄美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比较[D]. 王海燕.首都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270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qianjy/3270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