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幼小衔接背景下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以天津市三所小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20 04:41
  在幼小衔接背景下,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在一年级上半学期对天津市三所小学318名小学一年级生进行了学习适应性情况调查,具体包括听课方法、学习态度、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毅力与独立性等五个内容量表。通过较为全面的统计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整体较好,中等及以上适应水平的分布高于全国常模,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学习适应不良现象,尤其表现在学习态度、听课方法方面。2.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受教育区域的影响不显著,但与学生性别、接受幼儿园教育机构的类型、接受幼儿园教育年限等明显相关。3.园外社会教育机构对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影响不显著,但与学业成绩显著相关。4.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显著相关。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学生性别、接受早期教育机构的形式及幼儿园教育年限等因素对小学生学习适应影响较大,综合教师访谈,在学前教育幼小衔接领域内,针对幼儿园与小学提出了相应建议对策,以促进儿童良好适应,减小学生学习适应坡度,促进其全面发展。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幼小衔接
        1.2.2 学习适应性
        1.2.3 幼儿园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
        1.3.2 国内外关于入学适应性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问卷调查法
        2.3.2 访谈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及讨论
    3.1 研究结果
        3.1.1 一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情况
        3.1.2 一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
        3.1.3 一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统计
    3.2 讨论
        3.2.1 接受幼儿园教育的机构类型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关系
        3.2.2 接受幼儿园教育的年限与一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关系
        3.2.3 不同区域的学前教育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关系
        3.2.4 性别与一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关系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2.1 幼儿园方面
        4.2.2 小学方面
        4.2.3 家庭方面
        4.2.4 政府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近20年入学准备教育研究综述[J]. 吴凡,毛益敏.  教育探究. 2011(04)
[2]法国幼小衔接教育制度的内涵与启示[J]. 胡春光,陈洪.  学前教育研究. 2011(09)
[3]法国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启示[J]. 崔新玲,梁进龙.  商品与质量. 2011(S7)
[4]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述评[J]. 王声平,杨晓萍.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5]幼儿入学准备体系的基本内容[J]. 栗文敏.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6]从幼小衔接到入学准备:一种新的研究视角[J]. 蔡军.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0(06)
[7]构建幼小衔接联动机制的实践研究[J]. 樊玉莲,樊冬梅,陈琛.  上海教育科研. 2010(05)
[8]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J]. 李敏谊,刘颖,崔淑婧.  比较教育研究. 2010(05)
[9]郑州市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 付丽丽,王志中,温娟娟.  文教资料. 2010(03)
[10]多方配合,拓宽幼小衔接的“面”[J]. 张俊霞.  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 2009(05)

硕士论文
[1]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D]. 涂芳.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学习适应量表(增订版)在上海地区的修订与应用研究[D]. 马月芝.华东师范大学 2005
[3]幼小衔接课程的调查研究[D]. 秦振飙.广西师范大学 2005
[4]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 田澜.西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52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qianjy/3352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f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