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现象学探析
本文关键词: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现象学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发展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实践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 现象学 生活世界
【摘要】:现象学是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思潮,它以回到事情本身的方法论态度深刻影响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并为人们提供一种工作的态度与方式。教师发展学校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重要形式。以现象学理论为视角对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实践进行现象学分析,提出: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是以实践为取向,以实践的形态和实践的方式展开的合作建设,它以回到教育事情本身的方法论态度彰显教师发展学校的实践意蕴,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实践探索。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师发展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实践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 现象学 生活世界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HA306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刘秀江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100089张琦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100089E D U C A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是当前教师教育变革的重要主题,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主旨是通过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徐菁;沙润;靳诚;;旅游体验失真的内在形成机理及对旅游业管理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3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张传开,余在海;本体论的争论与实践范畴的深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刘永杰;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王红漫,祖国平;老龄问题研究的方法和态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杨俊蕾;“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张世英;相同·相似·相通——关于“共相”的本体论地位问题新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4 仲辉;;对海德格尔“纳托普报告”的再“观看”[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冯文坤;“自然”思微与诗学再识[D];苏州大学;2002年
9 金德三;《庄子》外杂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建彬;回归与超越[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宁;大众传播对时尚写作和时尚阅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1年
3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4 胡长栓;文化哲学的悖论及其历史向度[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王传金;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涓;论意识“困难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陈源;20世纪90年代文化批评刍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实践智慧: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词——周小山教授谈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6期
2 汪永贞;;教研员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26期
3 娄维义;;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感受幸福[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8期
4 许德顺;;打破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年06期
5 李伟;;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策略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1年06期
6 ;先睹为快[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4期
7 赵树祥;;立足自我提升,成就教师专业发展[J];天津教育;2011年08期
8 陈晓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措施[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9 郑瑜;;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之路[J];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10期
10 肖安庆;李通风;;试论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策略[J];中小学校长;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昆峰;;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策[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2 ;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是新时期的立校之本[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3 李娟;;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反思——以西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于学书;符丽萍;;校本研修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5 许光勇;刘俊峰;郝景岐;;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6 张海燕;洪彦;张蕾;;学校研修策略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7 刘淑芬;;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重建[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明确思路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9 ;构建研训教一体化教师培训体系 促进县域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10 ;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教育模式 努力推进中小学教师发展学校建设[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婷;把学科组建到网络上[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毕景涛;助推教师专业发展要抓住四个问题[N];中国教师报;2009年
3 弓彩玲;复兴区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N];邯郸日报;2009年
4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附中校长 程和方;团队评价引领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师报;2009年
5 山岚小学 唐亚;加强读书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N];六盘水日报;2009年
6 王大根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由“积累”走向“转型”的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通讯员 郑红丹;麻城二小多项措施促教师专业发展[N];黄冈日报;2010年
8 记者 夏禾;十六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苏州日报;2010年
9 杨柳青一中 安玉静;让生命成长走进教师专业发展历程[N];天津教育报;2010年
10 记者 李伦娥 通讯员 邹平辉 何频;湖南 成立教师专业发展联盟[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二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许楠;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D];西南大学;2012年
3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田莉;校本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笑冰;从新手教师到课程领导[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寒凝;教师眼中的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佳;基于教育生态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廖青;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师徒结对”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赵静;运用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祝智颖;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艳;美国教师组织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张进;教学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郝少平;实践生存论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9 卢菲;中小学网络教师培训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白永然;理论与经验之间[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39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039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