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提升了劳动收入占比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教育提升了劳动收入占比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收入占比 教育水平 工资效应 劳动生产率效应
【摘要】:本文提出教育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分为工资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结合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阐述了教育影响劳动收入占比的机制,然后运用1994—2003年和2004—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教育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水平与劳动收入占比为负向关系。但近十年来二者之间呈现U型关系,且中国当前处于U型的下行区域,即教育水平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面影响在减小。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教育水平 工资效应 劳动生产率效应
【分类号】:G40-05;F124.7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十年来,中国GDP得到快速增长,但宏观分配格局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劳动者收入占比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92—2008年,全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4·59%下滑到43·52%,下降了11·07个百分点[。1]尽管2004年统计局的收入法GDP核算口径发生了一定变化,但统计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辉;霍小平;段汉明;;中国人力资本受教育水平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明华;刘宪;;教育水平对城乡收入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山西省的调查数据[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08期
3 ;上海百名教师赴云南支教提高义务教育水平[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7期
4 ;黄益平:教育与科研是创新发展的关键[J];上海经济;2011年06期
5 王铮;;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的教育投入绩效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1年14期
6 ;博客[J];天津教育;2011年08期
7 黄芳;叶虹;;教书,育人[J];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06期
8 李海忠;;谋势创新 主动融入 全面构建盂县教育发展新格局[J];山西教育(管理);2011年05期
9 杨博;;学历——能力匹配程度与收入变化的简单推导[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7期
10 朱健;;对我国过度教育的教育经济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村教育水平滞后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增强造血机能 提升教育质素 服务社会需求[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3 高彬;;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与解决方案[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帅;杨宜勇;;中国教育改革三十年[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周雪香;陈支平;;客家地区教育的时空差异——以科举及第人数为例[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6 阮宗杰;;开展区域性主题活动 创建乡土特色的科普教育[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鹭娟;李朝平;;“教育过度”问题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武向荣;;中国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陈宏杰;;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10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未来50年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A];第二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努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N];光明日报;2008年
2 通讯员 王燕莉;树立三种意识 提升教育水平[N];临汾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爱平;陇西县教育水平全面提升[N];定西日报;2009年
4 记者 韩福魁;平山区做好“六篇文章”提升教育水平[N];本溪日报;2010年
5 记者 陈智勇;建设一流学校 提升教育水平[N];泉州晚报;2011年
6 李贵根 傅强;刘公庙镇科学办学提升教育水平[N];宜春日报;2008年
7 姚虔之 何瑞琳;提升质态提高教育水平[N];扬州日报;2009年
8 记者 张文;磴口三项措施提高教育水平[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9年
9 记者 姜楠;我省教育水平位于全国前列[N];吉林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冯思佳;实践科学发展 提升教育水平[N];闽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晓瑞;我国科技、教育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刘华;收入差距与城镇教育回报率的逻辑关系解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余祖伟;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的关系[D];武汉大学;2010年
4 王婷;中国西部农村教育成本、收益与家庭教育决策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5 娄世艳;中国教育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李晓纯;教育、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9年
7 单春艳;俄罗斯教育发展对其国家竞争力影响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
8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9 石长林;中国教师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锦秀;教育、人力资本结构与收入差距[D];厦门大学;2008年
2 吴玮;教育对健康的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3 李云森;中国农村教育的代际流动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苏多清;公司雇佣检验与教育信号的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丁伟华;山东省经济发展对教育水平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黄芝华;教育对幸福效应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娜;我国农村教育反贫困的经济学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柱校;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对个人收入和教育回报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9 阎晗;重庆市“代转公”教师发展性融合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付静;师生关系在根本上是教育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15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1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