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新课程背景下幸福课堂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7-11-03 05:02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幸福课堂的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课程 改革 幸福课堂


【摘要】:新课程下的课堂改革,是一种解放与创造。改革课堂教学,改换学生角色,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关系到改革的时效性与教育的未来。本文从"认识幸福、感受幸福、理解幸福、体验幸福"四个方面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幸福课堂的构建",列举了"物理课、心育课、美育课"等课堂实况,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培养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作者单位】: 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关键词】新课程 改革 幸福课堂
【分类号】:G424.21
【正文快照】: 新课程下的课堂改革,是一种解放与创造。改革课堂教学,改换学生角色,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关系到改革的时效性与教育的未来。本文从“认识幸福、感受幸福、理解幸福、体验幸福”四个方面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幸福课堂的构建”,列举了“物理课、心育课、美育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丹丹;;运用激励理论 增强“80后”高校教师职业主观幸福感[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年01期

2 郝明君;靳玉乐;;教师文化的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寿;江丽;;新世纪以来的我国教师文化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任娟秀;;孟荀德福思想对重塑德福一致的伦理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3 李庆之;《孝经》思想精华通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崔浩;;探析亚当·斯密的道德同感说[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秦桂秀;浅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道德规范和原则[J];八桂侨刊;2004年05期

6 刘志山;李卫英;;道德及其生活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阎旭峰,杨晓梅;社会体育道德的伦理学定位及其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孔润年;论爱国主义的实质涵义及其特征[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张天祥;简论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徐前进;关于编辑伦理学的思考[J];编辑学报;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露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伦理学:成就与问题[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宜海;公民德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杨洪兴;幸福的根据——关于生命幸福观的探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王帅;知识与幸福[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董绍才;基础教育教研室制度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王圣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福祉空间地理学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明洲;新生命教育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9 李清臣;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孙士杰;学校社会资本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中世;“80后”的幸福何以可能[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双;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高红利;亚里士多德与密尔幸福观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晓;后现代语境下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刚;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倪萍;高中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冬;论和谐医患关系的制度基础[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周奎武;农民工生存伦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杨珞;传统“孝道”在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中的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玉;沈从文文艺观的道德考察[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艳华;谈教师的幸福[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黄正平;幸福感: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和目标追求[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练丽娟;;构建与教师职业生涯阶段性相适应的激励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年18期

4 冯生尧,李子建;教师文化的表现、成因与意义[J];教育导刊;2002年07期

5 刘次林;教师的幸福[J];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6 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娅;;坚定不移地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努力开创素质教育工作新局面[J];中国民族教育;2010年01期

2 梅世廉;彭维凤;;试论新课程下教学观念的转变[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08期

3 赖配根;;唤醒沉睡的力量——十年新课程课堂教学沉思絮语[J];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Z1期

4 李明高;;幸福课堂:意蕴、特征与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02期

5 边芳;;生活情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丝绸之路;2010年04期

6 龙红梅;;困境及对策: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失范行为[J];语文学刊;2010年03期

7 刘银刚;;初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1期

8 陆香;;关注儿童的发展,追寻生命的课堂——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观[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04期

9 姜福东;;以课改理念为指导提高教学实效性[J];吉林教育;2010年05期

10 齐艳春;;刍议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吉林教育;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莹;;关于板块课程下个训的感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2 王云;;新课程下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的尝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3 周艳卉;;教师自身如何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压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周园;;教师礼仪与形象的分析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5 李光强;;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6 陈忠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和谐教育的内驱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7 王爱武;;建构学习共同体 促进有效互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8 余海玲;;主题背景下的数活动选材与目标定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9 李莉;;创设良好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10 金晶;;对节日主题活动评价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城市实验中学 蔡尤臻;语文教学应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N];黄冈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陈敏;8乘以8,要用计算器来算[N];宁波日报;2011年

3 北京教育考试院 田学和;寻求新课程高考与新课程的衔接点[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记者 李林霞;2011高考试卷结构答题方式有变化[N];山西日报;2011年

5 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田保华;做一个很“给力”的局长[N];中国教师报;2011年

6 浠水县团陂高中 熊新华;“诱思探究式”教学法实施过程[N];黄冈日报;2011年

7 淇县一中 冯成铭;2011新课程高考化学科主要变化和复习策略建议[N];鹤壁日报;2011年

8 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 孙国良;课改下的英语教学艺术[N];江苏教育报;2011年

9 杨世宗;转变教学观念推进课程改革[N];楚雄日报(汉);2010年

10 巩留县塔斯托别乡库克塔拉学校 巴特尔;用新的评价标准积极应对新课程[N];伊犁日报(汉);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炳辉;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方勤华;高中数学教师数学专业素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蒋永贵;初中科学新课程实施的现状、影响因素及环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肖正德;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占宝;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月茹;教科书内容属性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彭智勇;数学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胡庆芳;美国高中课程发展研究——从失衡发展到基础振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新课程下高一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邵玮;新教材初中文言诗文教学的思考与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鹏;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参与的现状和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田琦;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D];西南大学;2010年

5 袁芳;普通高中物理实验要求、内容与形式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何凤;人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知识类型及结构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7 余晨丽;从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看小学数学课程价值的变革[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语东;新课程背景下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庞丽;多元文化课程实施中教学方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周波;新课改背景下教学价值冲突与调适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34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34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