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异域教学思想的本土化问题之思
本文关键词:全球化时代异域教学思想的本土化问题之思
【摘要】:经济、技术、政治的全球化必然给教学思想的发展带来冲击,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看,教学思想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教学思想研究处于弱势地位的后发国家,一方面意识到急需学习和吸纳国外先进教学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也会对国外教学思想产生情感上的抵触和焦虑。为此需要达成的共识应该是全面理解异域教学思想,从我国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出发,从制度和文化层面为异域教学思想的本土化提供开展实验的条件和环境。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教育问题解决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项目编号:DFA090338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在经济、科技和政治全球化的时代,教学思想的发展走向国际化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如何认识教学思想发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异域的教学思想怎样本土化?这些都是全球化时代教学理论界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一、教学思想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联性冲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润洲;;异质教育理论如何本土化——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吴康宁;“有意义的”教育思想从何而来——由教育学界“尊奉”西方话语的现象引发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3 于是;论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文化冲突[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3期
4 侯怀银;杨琳;;20世纪下半叶教育学在中国引进的回顾与反思[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王洪才;;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创立、再造与转向[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小微;;美日教育本土化变革的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何长辉,秦裕芳;陶行知教育革新观探析[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3 胡海梅;;美苏民族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陈克军;;合同债权性质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沈学习;张清湘;;生命价值的回归·历史文明的反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陈玮;试论现代英语教学研究方式的转变[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李琪;;试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8 江浩,李伟斌;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美育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李安;;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段从学;;《同情》:一种被忽略的现代性体验[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3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吴有能;;当代台湾人间佛教全球化论述的一个侧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窦亚平;;从全球化理论看太虚法师佛教改革[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文龙;王夏峥;;社会信任与社会交往的研究初探——基于“2009年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调查”西安数据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贾海薇;;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府治理变革的制度创新——基于广东探索的思考[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吕金薇;中国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冯婧雅;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法律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周明丽;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社会文化基础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才;论高教研究的四种范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汪丁丁;讲故事的逻辑[J];读书;1997年10期
3 李猛;大学改革与学术传统[J];读书;2004年01期
4 潘懋元;正确对待商品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冲击[J];高等教育研究;1989年03期
5 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6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J];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03期
7 潘懋元;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必须更好地为实践服务[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8 王洪才;;院校研究:转向还是逃避[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9 王洪才;;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三部曲[J];江苏高教;1993年02期
10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华;张海英;;全球化·本土化·现代性——试论1990年代以来的历史小说[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周利敏;;全球地域化视域中中国内地与西方社会工作教育互动关系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06期
3 彭文华;;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基本经验总结[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刘德华;;全球化时代异域教学思想的本土化问题之思[J];现代大学教育;2011年03期
5 邬志辉;论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问题[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刘万伦;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及其在我国的本土化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7 徐争艳;浅析法律移植与法律全球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朱耕;;论英语交际法的本土化[J];天中学刊;2006年05期
9 李因霞;;全球化对我国体育学学科建设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6年06期
10 张彤;杨莉;;泛西方化高等教育思想与全球化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J];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竹琳;;论文化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高天明;;我国近代教学方法变革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徐玉明;卫莉莉;王利斌;王艳红;张建明;申智军;杨运生;梁美红;;警察人格结构本土化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王丽珍;;基于网络的本土化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及模式的探讨[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5 朱沅沅;谢雨;;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张宝林;;论中国高校心理咨询的本土化[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杨小微;;美日教育本土化变革的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8 暴琪;贾旭e,
本文编号:1141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4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