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中学生的自尊、归因方式与自我意识情绪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7 06:09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的自尊、归因方式与自我意识情绪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学生 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归因方式 自我意识情绪


【摘要】:自我意识情绪(self-conscious emotions)是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由自我参与的一种更高级的情绪。从类型上,普遍认为自我意识情绪包括内疚、害羞、尴尬和自豪。从功能上,自我意识情绪的每种类型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道德行为,以及在推动、规范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害羞和尴尬情绪可以促进个体在受到社会侵犯后缓和行为和回避行为的增多;内疚情绪可以促进在社会性过失后道歉行为和忏悔行为的增加;自豪情绪可以促进在社会成功性评价后朝向目标行为的增加。对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发现,归因方式是产生自我意识情绪的主要条件,当自我表征被激活之后,会引发个体对情绪原因进行内部或外部的归因,这种归因方式会导致个体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 研究者Lewis在其对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理论中提出,不仅是归因方式,一些人格的核心因素,如自尊也会对自我意识情绪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对自尊研究的逐渐深入,内隐自尊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格核心变量被提了出来,认为与外显自尊同时存在,并且在自尊结构中起的基础性作用。Lewis在其对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理论中提出,内隐自尊可能是形成自我意识情绪的基础,而长期对某种自我意识情绪的体验又会塑造和改变个体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这说明外显、内隐自尊和自我意识情绪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而目前国内对自我意识情绪的关注,仅停留在对外显自尊的探讨上,缺乏对内隐自尊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正是在以上思路的基础上,以自我意识情绪为出发点,探讨中学生外显、内隐自尊、归因方式与自我意识情绪的相互关系,为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情绪体验及形成良好人格提供依据。 研究一参考国外自我意识情感问卷(TOSCA)编制中学生自我意识情绪体验问卷,经过检验,问卷的信、效度良好,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实证研究。研究二和研究三在研究一的基础上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归因量表(ASQ),内隐自尊程序IAT,对25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中学生自我意识情绪体验的发展特点及外显、内隐自尊、归因方式与自我意识情绪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 (1)每种自我意识情绪都有其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倾向;而且引发中学生自我意识情绪体验的情境类型各不相同,情境类型随年级升高逐渐从学业情境向社交情境转移。 (2)高中生对负性自我意识情绪(如内疚、害羞、尴尬)的体验能力高于初中生,而对正性自我意识情绪(如自豪)的体验能力低于初中生,虽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值得关注;高中女生对自我意识情绪的体验能力显著高于高中男生。 (3)父母离异会对中学生害羞情绪和自豪情绪体验水平产生显著影响,离异父母的子女其害羞水平显著高于未离异父母的子女;在高年级,离异父母子女对自豪情绪的体验水平显著低于未离异父母子女的体验水平。 (4)中学生存在显著的内隐自尊效应,并且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相关不显著,进一步证实外显、内隐自尊为两个独立人格系统。 (5)外显、内隐自尊可以直接影响个体自我意识情绪体验,也可以通过不同事件归因方式来影响各类自我意识情绪体验,针对不同类型自我意识情绪体验,外显、内隐自尊,归因方式影响作用各不相同:对自豪情绪,归因方式起完全中介作用;对尴尬情绪,外显、内隐自尊起直接影响作用,归因方式不起作用;对内疚、害羞、整体自我意识情绪,外显、内隐自尊和负性事件归因方式起共同影响作用,其中负性事件归因方式在内隐自尊与这三类自我意识情绪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6)对自我意识情绪体验的影响,内隐自尊的作用大于外显自尊。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宝勇;初中生人格特质、归因方式、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95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95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1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