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收”到“接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新需求
本文关键词:从“接收”到“接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新需求 出处:《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继续努力推进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同时,教育中的排斥和歧视现象也应引起高度关注。从难以入学到接收入学,再到进一步的接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体现出全纳化需求、"同城待遇"的教育教学管理需求和城乡理解教育需求。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1年度“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类计划”的资助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状况正在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教育公平逐步得以推进。但是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排斥和歧视现象,对教育公平和教育成效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从“限制”到“接收”: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转变初见成效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敖德玉;黄雪梅;周相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的影响——对农民外出打工现象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2 陆广品;教育产业与现代产业化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鲁雷;论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4 韩大元;;中国宪法文本上“农民”条款的规范分析——以农民报考国家公务员权利为例[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5 周春明;创建学习型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王远美,赵玉如,肖玉柱;生活价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王义遒;;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8 王啸;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道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范海荣;学习型社会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张林山;;城镇化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式[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毅杰;梁子浪;;试析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困境[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严霄云;魏钦恭;;从“自在”到“自为”:农民工到新产业工人的维权历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永泉;;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洋;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王胜利;教育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5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翟海魂;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伟;知识经济对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挑战[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黄祖明;素质教育的视角:校内考试改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丽华;利用情感教学优化中学课堂教学管理[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玉东;教师培训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林松访;中小学创新型教师及其成长若干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建平;教育价值观的历史变迁及其新走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晓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及实施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旭如;学校德育目标内容的分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王平;论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孙龙存;成人元学习能力及其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英法,康建林;领导决策失误的自我预防略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2 任远;姚慧;;流动人口居留模式的变化和城市管理——基于对上海的研究[J];人口研究;2007年03期
3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年04期
4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5 吴维平,王汉生;寄居大都市:京沪两地流动人口住房现状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2年03期
6 刘世定,邱泽奇;“内卷化”概念辨析[J];社会学研究;2004年05期
7 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J];社会学研究;2005年03期
8 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年05期
9 李培林;李炜;;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J];社会学研究;2007年03期
10 杨英法;李文华;;论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机制的构建[J];学术交流;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颖异;;不要排斥“职场红人”[J];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11年10期
2 李凡月;;因为你[J];少年写作(小作家);2011年02期
3 ;梁静茹 人生不全是甜的[J];男生女生(银版);2002年09期
4 陈杨桂;;被排斥的白乌鸦[J];少年文摘;2011年08期
5 阿言;;我为何与同学“格格不入”?[J];涉世之初;2003年03期
6 陶虹;;改变看法就改变了关系[J];大众心理学;2006年10期
7 李瑛;;诗不是小摆设[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丁彤;;在写作中成长[J];少年写作(小作家);2010年05期
9 张成武;;浅谈新闻中的议论[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晓华;;热肠圣手中医谢国来[J];幸福(婚姻);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大焕;不能以素质壁垒排斥民工[N];人民政协报;2002年
2 程正杰;素质教育不排斥考试[N];人民政协报;2001年
3 记者 李建兴;不得限制排斥外埠药品进入本地销售[N];人民日报;2000年
4 刘中 付立庆;法官职业排斥年轻[N];法制日报;2001年
5 ;限制、排斥投标竞争的法律责任[N];中国水利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卫容之;发展资本市场不能排斥民营银行[N];国际金融报;2001年
7 弯弯;乐观向上成为主流[N];工人日报;2000年
8 卢冀宁;“军队国家化”的要害是排斥党的领导[N];解放军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魏璇;商业保险对“扶老携幼”兴趣不大[N];财经时报;2002年
10 牛力;从深层次上思考“打赢”[N];解放军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喻凤宽;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受者血细胞嵌合状态的临床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祝丰萍;谭恩美—美国主流文化的维护者[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余玲;排斥式磁悬浮系统磁阵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11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1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