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历史的视角:教师中心教学文化的价值与局限

发布时间:2018-01-01 01:33

  本文关键词:历史的视角:教师中心教学文化的价值与局限 出处:《学术论坛》2011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中心 教学文化 历史 价值 局限


【摘要】:教师中心教学文化是围绕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而组织起来的,凸显教师主体性,发挥教师权威和管理作用,以知识传授和智力发展为目的而生成的一种教学生活方式。它的存在与发展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连续的历史脉络。它具有彰显教师的主体地位、便于灌输国家意志和社会规范、系统地传习文化知识和培养学生智慧的价值,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师生主客体二元对立、忽视师生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共同建构、偏离全人教育目标等认识和实践上的局限性。
[Abstract]:The teacher-centered teaching culture is organized around the teacher-centered, textbook and classroom centers, highlighting the teacher's subjectivity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uthority and management of teachers.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 teaching life style with the aim of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has a special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nd a continuous historical context. It is convenient to instill national will and social norms, systematically transmit cultural knowledge and cultivate the value of students' wisdom, but it also inevitably has dualistic opposi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gnoring the common construction of life value and meaning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deviating from the goal of whole-person education and other cognitive and practical limitations.
【作者单位】: 淮南师范学院中文与传媒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0481160) 2010年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1002066C) 淮南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2011年度重点项目“当代教学文化变革与建构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一般项目“专业发展框架下的教师个体教学哲学建构研究”(09YJA880083)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教师中心教学文化是围绕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而组织起来的,凸显教师主体性,发挥教师权威和管理作用,以知识传授和智力发展为目的而生成的一种教学生活方式。教师中心教学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它的历史审视和批判继承。只有站在教学文化历史的巅峰,细心地俯察,审慎地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黎明;主体的追寻——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与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陈素霞;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李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适应性功能教育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5 许世平;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陈修梅,储红玲;“教学相长”的时代内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曹长德;研究型教师刍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汪虹;论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及其培养途径[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9 方新普;杨叶红;;论校本课程开发与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10 叶增编;;教学范式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朱德全;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7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福明;河西地区中学教师素质问题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熊毅;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语文课堂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薛桂琴;教学价值观念的走向:从工具化转向生命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景宁;信息技术激发中专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红燕;思想品德课对健全人格培养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蒋开明;生命生成与多边互动[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向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木水;新课程与学校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彩芸;促进生命个体的总体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宇玲;语言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2 顾明远;论苏联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冯向东;从“主体间性”看教学活动的要素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4 张等菊;教育与人的生命价值——一种人类学视界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1年19期

5 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8期

6 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J];教育研究;1998年09期

7 张红霞;我国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03期

8 于伟;论坚持合规律性的教育观[J];教育学报;2005年05期

9 孙振东;;学校知识的性质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J];教育学报;2006年02期

10 刘超良;类精神:教育人“成为人”的应然追求[J];学术论坛;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天鹏;;试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文化的特征[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9期

2 ;“教学方式变革中的公民素养教育研究”开题[J];中国德育;2011年03期

3 易哲星;;解读“平等中的首席”——兼与潘新和先生商榷[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4 车伟艳;;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与未来路径[J];当代教师教育;2011年02期

5 皮武;;文化视野中教学理论的本土诉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6期

6 余槐林;翟雨淋;;网络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刍议[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肖正德;;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生存境遇与改善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8期

8 皮武;;教师的文化敏感性及其培养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9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捷;;苏格拉底“产婆术”与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卢元锴;方铭琳;安宝娣;沈立;;《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课题结题报告[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文远竹 通讯员 蔡志华 殷际红 杨新斌;开通24小时热线救助心理危机[N];广州日报;2007年

2 都师范大学 董素静 赵隽咏;中小学“校本教育科研”在国外[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范式转型:当代中国教育的主题词[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崔国富 胡志坚 武镇北 舒萍;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李 茂;走进印度穷人的私立学校[N];中国教师报;2004年

6 陈平;培育“生活教育”的土壤[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朱志发;谈教师角色的转换[N];甘肃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茂;英国私营公司进军教育领域[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 李长萍;积极建构课堂交互教学文化[N];光明日报;2008年

10 陈勇;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改革[N];青海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维宁;理科教师学业评价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德林;教学个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安娜;教学文化十年研究的反思与展望[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成;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教学文化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静;为“教师中心”的道德教育辩护[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俊列;教学文化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李蔚;新课程视野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边妮佳;论班级文化意义的解读和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春忠;试论以教论教与以学论教的统一[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志刚;试论网络环境下语文的融合型学习[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海凡;初任教师的入职引导制度:以日英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宋明亮;教师教学状态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2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62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9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