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教育学的源与流:从乌特勒支到阿尔伯塔
本文关键词:现象学教育学的源与流:从乌特勒支到阿尔伯塔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9世纪,愈演愈烈的欧洲科学危机和人性危机使人们在追求科学知识的狂热中越来越远离生活世界,远离生命体验,文化教育学第一代领军人物狄尔泰以生命哲学反抗这一自然科学化思潮。现象学教育学作为一个学派则诞生于荷兰乌特勒支大学,代表人物兰格威尔德也属于德国文化教育学的第三代。乌特勒支学派利用现象学哲学的思想资源,主要是胡塞尔、海德格尔和梅洛.庞帝,利用现象学的方法,探索教育生活现象。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范梅南则对现象学教育学的发展和超越做出了新的贡献,在实践知识论的建构和人文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方面远超出乌特勒支学派。
[Abstract]:In nineteenth Century, intensified the 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 and the human crisis makes people in the pursuit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enthusiasm more and more from the living world, away from life experience, culture education, the first generation leader of Dilthey's philosophy of life to resist the natural scientific thought. 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 as a school was born in Utrecht University in Holland representative Wilder Lange, also belong to the German culture education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The Utrecht School using the phenomenological philosophy resources, mainly Husserl, Heidegger and Melo. Pontiac, using phenomenology method, explore the phenomenon of life education. To make new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cendence of 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 in Canada, van Manen of phenomenology education, research on practical knowledge theory and the humanities methodology far beyond the Utrecht School.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
【分类号】:G40-02
【正文快照】: 讨论现象学教育学,我们就不能回避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现象学教育学只是人文主义这一范畴下的当代形态而已。虽然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文学科的表现形态和特色各异,但臻至人性理想态的修身的人文教化(人文性humanity)则一以贯之,从而与近代以来的自然科学的追求迥异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钟亚妮;现象学教育学研究的启示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梁康;“智性直观”在东西方思想中的不同命运(2)[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2期
2 倪梁康;“我思故我在”及其现象学的解析与重构[J];开放时代;1999年02期
3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6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刘旭东;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德富;;以人为本,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书俊;选择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3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余颖;城市结构化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10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葛刚岩;论《史记》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及其形成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邓红;论威拉·凯瑟拓荒小说中的死亡意象[D];暨南大学;2001年
5 常亚慧;教学认识方式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周一鸣;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的困惑与追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文;关于我国中学主体性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振华;刘震云小说论[D];安徽大学;2001年
9 郑丽丽;都市里飘逸的灵魂[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郭继宁;奥秘与虚无[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伟;论现象学引入教育哲学视野之意义[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谭斌;论教育学中关于“生活世界”的话语[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晓芝;;润物细无声——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J];中国教师;2011年S1期
2 吴衍;;一种新型教育关系:教师“替代父母关系”[J];湖南教育(上);2011年08期
3 刘徽;《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精粹解读[J];基础教育;2004年10期
4 林高明;;沉默也是一种教育智慧——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J];基础教育;2007年10期
5 李亚东;;智慧型教师专业成长的现象学旨趣[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8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张春海;构建立足实践的现象学教育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萍;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忠琴;教育学现象学视阈下的家庭教育[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晓征;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下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现状及对策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余庆;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中的教学语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沈卉子;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向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马寒荣;现象学教育学启示下的教师教育智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蔡芳;现象学教育学视野下的知识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洁;现象学教育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东亚;范梅南教育智慧思想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丽荣;教育总是拥有生活的形态[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兆松;遮蔽与理解[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78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7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