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类学应用之问
本文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源起 应用研究 时代诉求 出处:《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育人类学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教育人类学的应用在民族研究、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丰富成果。从对成果的梳理来看,我国教育人类学还存在着学科建设薄弱和应用不强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当代社会背景,指出了教育人类学突出的应用价值,并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与研究三个方面的需要论述了对教育人类学应用研究的诉求。
[Abstract]: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has made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in ethnic studies, cultur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has produced rich results.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in China still has the problems of weak subject construction and weak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this study points out the outstanding applied value of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and points out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The demands of applied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are discussed in three aspect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项目“西南地区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研究”(08JJD880238)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52
【正文快照】: 在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当今中国,面对来自经济、文化、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和谐共生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这一时代主题诉诸于教育,必然催生教育改革以促进教育民主和教育公平,达成文化理解和异质共生,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正确认识文化内涵及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怀宇;;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认识[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2 冯跃;一个“好孩子”的成长史——教育人类学的口述史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7期
3 张等菊;教育与人的生命价值——一种人类学视界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1年19期
4 滕星,巴战龙;从书斋到田野——谈教育研究的人类学范式[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张文;;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生殖崇拜[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文;“文学理论学”构建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贾安林;藏缅语族圈舞文化初探[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3 李志红;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5 冯增俊;亚洲“四小龙”办教兴邦的基本经验以及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6 葛明德;脑发育的可塑性及其在行为进化中的作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S1期
7 杨孔炽;教育理论创新的“他山之石”——从人类学研究的几个特征谈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8 庞丽娟,胡娟;论社会化及其现代教育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臧铁军;考试的人道性及人道原则[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10 成守允,刘东辉;论教育生态环境与体育教育生态系统[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勒堂;经济正义:经济生活世界的意义追问[D];复旦大学;2004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德全英;民族区域自治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9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璐;论人之生命完整性与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2 李丽霞;基于学生精彩观念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齐成民;论新潮社对新文化建设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颖;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民族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沈晖;课堂教学中的机会均等——一种人种志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谭再琼;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忠勇;贵州省毕节地区苗族女童教育发展的背景、现状和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何志魁;西部大开发中贡山县独龙族怒族传统文化保存的教育策略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黄筱瀛;双语教育态度与民族文化认同[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邓花云;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嬗变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2 樊浩;现代教育的文化矛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邵燕楠;教育的人类学视角[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杨甫旺;彝族生殖文化概论[J];楚雄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5 李怀宇;;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认识[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6 黄晓岚;从文化教育人类学看中国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王亚鹏,李慧;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及其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8 罗康隆;论文化适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俞瑞康;教育创新视点:文化判断力教育[J];教育导刊;2003年Z1期
10 侯春在;儿童社会化发展中的隐性模仿[J];教育科学;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跃;中国“教育人类学”与“民族教育学”学科发展之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静;;教育人类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9期
3 海路;;一部推进中国教育人类学本土化研究的力作——评滕星的《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4 祁晓霜;;人类学与教育学的结合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5 张宏宇;;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J];高教论坛;2010年09期
6 郭岚;;钱民辉的《多元文化与现代性教育之关系研究——教育人类学的视野与田野工作》出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钟言;;教育人类学[J];全球教育展望;1987年06期
8 孙福万;远程教育的空间观——从人类学的观点看[J];现代教育技术;2005年02期
9 ;教育人类学[J];现代大学教育;1989年02期
10 李其龙;;教育人类学的若干理论问题(下)[J];全球教育展望;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余影丽;;关于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从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的关系分析[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何晓雷;;构建中国本土化的教育人类学[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滕志妍;;关于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黎军;赵翔宇;;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祁进玉;;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1978~2008)[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常永才;王欣冉;;何以促进今日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学习研究的启示[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巴战龙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跨文化看教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袁同凯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George D.Spindler 之文化教育人类学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 涂元玲;“文化中的教育”:美国教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海路;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记者 史涌涛;春潮带雨 爱心源起[N];大同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孙立极;合唱一曲爱的传奇[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国宏;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赵淑岩;以校本课程建构透视牧区教育的自由与多元[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巴战龙;人类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与地方知识[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红婷;无根的社区 悬置的学校[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吴晓蓉;仪式中的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萍;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0年
8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甜;美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及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2 白芳丽;以库恩“范式”理论反思我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3 廉丽娜;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4 鹿晓莹;斯平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会;德国、奥地利的教育人类学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李恬;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陈凤娥;“状元村”的教育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8 王婧;奥格布(John Uzo Ogbu)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阳贤;面具下的教育[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李淘;仪式中的教育意蕴[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60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460180.html